失败的医改为何一拖十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16:22 珠江晚报 | |||||||||
看不起病的百姓说:“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众多医生却在发着牢骚:“一月工资一千多,不吃回扣吃什么”。这两句简单对比的对话,就像一面镜子,真实地照出了当今公共医疗卫生的尴尬现实。 有事实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改暴露的问题严重。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这是一种艺术表达
说医改失败,这种结论当然有“爆炸性的一击”。印象中,难得能看到由国务院自己做的关于民生的调查报告,也说出了百姓闷在胸口的想说的话,这当然令人欣慰。 但笔者短暂欣慰后,旋即有一个大问号悬于眼前——医改近10年来,绝大多数人甚至有不少精英人士早就提出“医改是导致医疗腐败的根源”、“政府不该让大医院放手去抓钱而自己放手不管”、“医院奔‘钱’途百姓奔死路,导致医改不成功”……可是,为什么就一直没有出来定个“性”呢?为什么竟让这样的“豆腐渣医改”一挺就是10年多呢?谁是这场改革的既得利益者,谁在背后“咬定青山不放松”或装聋作哑? 10年时间不短。这10年,公民的物质生活是提高了近10倍,但独独是百姓治病的难度却“难于上青天”。这10年间,不知有多少望着虚高医药费而徒叹的中国公民在泣泪? 我们知道,公共医疗是关系到全民的身体健康,把它市场化运作是不妥的。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实行市场化操作,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卫生建设,尤其需要政府调控。 10年虽然耗掉不少百姓的生命健康,但今天能意识到错误终归不算迟,是一种敢于正面问题的巨大进步。关键是,意识到错误后要有具体行动。因为百姓是要看公共事业管理者的具体行动,他们的身体受医药费虚高折腾,再也拖不起了。 周明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