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从小政府看困局 我国医改不成功之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09:03 东方早报 | |||||||||
朱达志等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从“小政府”看医改困局
搞了那么多年的医疗改革最后竟“不成功”,这是否跟我们这些年来“市场万能”及“市场拜物教”理念过分“深入人心”有关呢? 在我看来,其中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囫囵吞枣地“引进”和误会杰弗逊的“政府大小论”。 “最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这句名言历来被认为是出自美国开国元勋杰弗逊,其实不然。除了在现存的杰弗逊文献中遍查不到这个说法外,此话也不符合杰弗逊关于政治与政府问题的一贯思想。罗斯福新政时期著名学者沃尔特·李普曼指出:“最好的政府是管制最少的政府,这完全正确;但同样正确的是:最好的政府也是提供服务最多的政府。” 回头再来审视医疗服务市场化问题。药品不等同于一般消费品,基本的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样的服务至少必须由政府来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而这样的作用和职能,必须要有一个具备足够担当责任能力的“大政府”去履行。可以说,当前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乱象”,多多少少跟与对“好政府”名言的误解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增长了10倍以上,医改筹资能力上不应当有问题。说到底,困难在于制度设计。潇湘晨报社朱达志 不能以市场化推卸责任 医疗体制改革不成功,很多人归咎于市场化的方向有误。其实不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指出,以前政府给医院补贴,但是后来这项措施取消了。为了弥补医院的成本,国家给了一个政策,就是药品可以加价15%,作为医院的收入。实质是政府给医院的补贴,以药价的方式转嫁到了病人的头上。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所谓的“市场化”把一些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转交给了市场,政府的负担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却加重了。这样的改革不但没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反而剥夺了他们本该享有的基本保障。 要扭转医疗体制改革的败局,关键并不是要不要市场化的问题,而是要厘清哪些是政府该做的,哪些是市场该做的。关系到大众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公共产品是不能完全交给市场的,政府不能因为市场化而推卸自己在公共投入上的责任,更不能打着市场化的旗号与民争利。湖南省长沙市莫林浩 先别纠缠于市场化争论 医疗卫生服务是否市场化,仅仅是运作方式问题,并不决定医疗卫生的性质。 公共卫生是一种公共产品,一般医疗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那么,政府在公共卫生和一般医疗服务方面究竟应该承担哪些具体责任,这才是医改首先应该明确定位的一个问题。只有政府的职责明确具体了,这才涉及选择履责机制的问题。政府主导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方式;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政府提供”或“政府购买”社会保障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也是一种方式。可见,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市场化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事业化并不矛盾。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要看其资源的充裕状况。卖方市场宜以“政府主导”为主,资源充裕则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以提高效率,但无论在那种方式之下,没有政府保障职责的到位和社会公平原则的坚守,医疗卫生服务都难以成为完善的社会事业。 广东省广州市雍西武 对改革要有清醒认识 近些年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改革”的具体内容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等诸多问题受到忽视的倾向,在一些领域,情况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 改革只是手段,包括经济发展也只是改善社会成员生存状态的手段,而非终极目的,它们都应当有益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因此改革必须从人本主义出发,而非建筑在高度两极分化与对自然资源的无情掠夺上。 改革之初提出打破平均主义,是因为它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因为这是发展不能不经历的过程,但如果这成为少部分人追求更大利益的借口,就违背了改革的初衷。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超出了世界公认的警戒线,如果听任改革进程中的暴利获得者为所欲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大局势难维护。 医疗卫生领域之外,诸如教育、房地产业等问题上,也存在类似倾向,试图用简单的产业化、市场化来解决问题,显然成了认识上的误区,这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一些政策的调整正在进行。《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评估的过程与种种细节,显然,这有利于公众参预政策调整过程。(浙江省杭州市 赵健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