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2005年不仅仅是经济拐点 更是健康成长的起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 11:30 经济观察报

  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虽然这部法律修订的具体内容还不明确,但可以肯定,争议多年的800元起征点一定会做出调整,根据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这部法律最早在8月份会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更早一些时候,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当日人民币升值2%,同时放弃盯住美元制度,转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上半年统计数据公布还不到10天,两项重大改革政策已相继落实。这或许只是一个巧合。不过,我们认为,在这一轮宏观调控进入一个政策平滑期后,腾出手来解决关乎未来经济全局的体制层面的问题,也正是决策部门应当全力推进的事情。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5%,对于经济走势,决策部门多持乐观态度,不过也认同经济增长速度将面临正常回调,进入一个更加合理的区间。基于这种判断,稳定政策,不轻易出台新的紧缩政策,也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宏观政策制定的基点。

  这样的经济基本面,为推进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实际上,新一届政府一直把推进改革作为一项工作重点。不过新政府上任伊始,首先遇到非典,其后又遇到经济过热,随之政府决策部门为保证经济平稳运行而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也正因为如此,原来规划中的多项改革事宜或者推后,或只在局部推进。

  比如增值税改革,因为担心增值税转型客观上的减税效应反而会刺激投资,加剧经济过热局面,本该2004年初出台的方案,2004年下半年才开始在东北试点,并缩小了试点范围。

  而以当下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来说,对于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决策部门顾虑应该更小一点,在时机判断上也可以更为乐观。毕竟对于一项关乎全国的税制改革来说,长期试点,或者以逐步扩大试点继而推向全国的方式进行,可能还不是一个最理想的模式。

  同样可以考虑的还有开征燃油税。过去多年,我们一直在等待一个好时机。一些专家曾表示,油价在每桶25美元左右是出台燃油税的最好时机。现实地看,这样的机会今后出现的几率很小,但对于理顺价格关系,燃油税改革又是不能回避的事情。或许我们可以在充分评估改革风险和影响的基础上,尽早推出燃油税改革。

  正如决策部门已经认识到的那样,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很多在调控中不得力的方面,都与改革不到位有莫大的关系。比如煤电油运瓶颈,供求关系紧张只是一个表象。在中国经济的产业链中,煤电油运等上游产业依然掌控在一些大企业手中,甚至越来越体现出寡头垄断的色彩,而下游产业已经充分市场化。因而,煤电油运瓶颈,也可以说是上游的非市场化与下游的市场化无法对接所致。

  问题在于,非市场化的上游因其垄断地位而获得重大利益,而市场化的下游,一方面不得不在原材料供应等方面承受垄断的上游制定的价格;另一方面,仍然要在市场化的下游接受市场竞争的价格。今年上半年,一些产业利润大幅度下滑,与此也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在税制改革方面,从内外资所得税并轨到资源税开征,我们已经欠账很多。过去两年中,一直有专家认为,新一轮税改已经不能再拖延。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对于大多数改革来说,期望理论设计中的最佳时机都是不现实的,而只能在利弊权衡中选取一个次优选择。

  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我们已开始越来越熟练地运用市场化手段,而且这些手段起到了更好的效果,这与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因而,加快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形成更加充分的竞争格局,也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有益于未来的宏观调控。

  从1994年中国汇率并轨到现在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安排,经历了11年的历程。历史地看,1994年也正是中国大规模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年。现今的金融、财政和税收体制大部分在那个时候确定了框架。这些都为过去1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当下,中国经济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已接近极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体制变革可以理顺被扭曲的经济关系,同时,也可以释放足够的增长能量,为这种转变赢得时间。

  站在这个角度看,2005年并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的拐点,更应该是新一轮经济健康成长的起点。要实现这样的局面,坚定不移地推进诸多领域的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是必然的选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经济拐点 相关网页约378,35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