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惊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6:59 北京青年报

  媒体的一则报道,颇有石破天惊之感。一则是医疗卫生体制不但事关十数亿人的生命健康,且规模浩大、尾大难掉,一朝行错,不但造成当下的危害,而且必然因已经形成的路径依赖,而使纠错过程更加困难且代价巨大。其次,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样的权威政策研究机构,就一项工程浩大、影响深远的政策改革做出如此明确的否定性结论,堪称空前。这样的公开检讨一方面再次证明了政府面对问题的勇气,也意味着今后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不得不迎难而上。

  得出“基本不成功”的结论,需要在充分调查基础上的客观分析。在这方面,任何议论都不会比课题组报告有更充分的依据。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之中,医疗服务是我们时刻需要的基本保障。医疗卫生体制的任何改变,都会体现为服务方式、服务水平的变化而为我们所感知。就这样的感知而言,相信我们的读者,即主要生活在北京等大、中城市中的市民,大多是颇多怨言,却未必都有切肤之痛。而那些生活在农村等贫困地区的人们,其切身的直接感知,却足以使其认可“基本不成功”的结论。

  目前医疗制度改革的结果之一,就是医疗资源向大城市和高收入群体的集中。在大城市中若干“三级甲等”医院不断扩充规模、提高档次的同时,曾经水平不高却也基本满足基础医疗服务的农村医疗卫生网却告瓦解。不断通过媒体以“苦新闻”形式向社会求救的农村患者,不过是露出水面的最嶙峋的冰山一角,水面之下,才是相当普遍的“小病扛,大病等(死)”的严峻现实。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倒数第4。对于正因崛起为大国而亢奋不已的中国,这实在是一个不够光彩又潜伏着巨大危机的数字。

  这样的议论,绝不意味着呼吁回到过去的体制。当全能型的社会组织结构不复存在,作为其子系统之一的医疗卫生体系也必然随之发生异变。况且在20多年后的今天,也没有理由让广大农村人口继续满足于“赤脚医生”水平的服务。但如果改革的结果,是在医疗卫生投入总量剧增、高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却有一部分,而且是很大一部分人口反而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基本医疗保障,那么这种改革就无论如何需要检讨。而检讨的思路,必然是对医疗资源市场化分配方式的反思。

  对于上述市场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及由此而引起的后果,课题组报道已有详尽分析,我们亦无力做更有效的补充。而对于多年来几成意识形态主流的“市场崇拜”的反思,却可以在比医疗卫生体系更广泛的领域内进行。现在,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反思已经开始,人们就有理由相信,对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反思也必要且必将进行。而且,我们希望这样的反思能够尽快开始,因为教育与医疗有着惊人相似的属性和同样惊人相似的改革进路。

  据了解,在媒体披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的研究结论之后,课题组人士已经表示不再接受进一步采访。这或许是出于学者惯有的谨慎,不希望一个学术性的结论被媒体“惊爆”之后,引起社会的过度反应。但医疗体制改革影响广泛,其积聚的巨大能量是客观存在,并不因学者或媒体的谨慎而可以舒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