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油价上调只讲单边的道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0:08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寅

  7月21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这原本能够使人们憧憬油价上涨压力将有所减轻,体会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切身益处,同时中国经济始终遭受的输入性通涨隐患也能够加以抑制了。但是,这种美好愿望不到48小时就破灭了。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了这次油价调价的原因: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仅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且低于原油进口成本。为调动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促进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决定上调成品油价格。

  难道一年来中国油价涨得少了?此次上调油价是否真的那么有道理?让我们看一组数据。2004年6月底至2005年6月底,中国油价上涨了75.2%,同期国际油价上涨了54.55%。如果说今年6月25日调价与期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有关的话,那么7月23日调价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6月25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是59.83美元/桶,而到了7月22日则是58.54美元/桶。

  关于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仅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且低于原油进口成本的说法,表面看似乎能够讲通,但是如果了解了中国石化产业链内部关系,就会发现其中掩盖了真实信息和内部利益分配的不协调性。首先,中国石油消费有40%来自国际,而60%是来自国内,因此原油成本按照国际价格来计算显然是不恰当的。另外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与现货实际成交价格一般有5~10美元/桶差距,国内开采原油实际成本就更低了。

    其次,今年上半年石油开采行业利润增长73.7%,石油加工企业则出现了亏损。但为什么去年石化行业没有出现这样的差异?这是因为除此次上调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外,其他石化产品价格都有明显下降,影响了石油加工企业的利润。其实,这种内部利益分配的不协调性完全可以由石油开采企业让利给石油加工企业来解决,让消费给石油加工企业买单是不恰当的。

  石化产品价格大多已经市场化,惟有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属于政府价格控制产品。作为具有公众产品特征的产品,却没有调价听证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难理解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油价 相关网页约2,286,521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