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涨涨落落话物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11:24 金时网·金融时报

  年中经济热点五话(4)

  物价作为判断经济运行冷热的重要指标,它的涨与落从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的公布,使经济“过热”论暂告一段落。上半年,中国经济以9.5%的GDP增速和上涨2.3%的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实现了最佳运行指标———高增长,低通胀。

  CPI连续三个月出现环比下降,即使是同比增幅也在6月降低到1.6%。这些数据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代表着稳定的物价。但如今,它的变化趋势却也让学者们担忧:如果CPI增幅在未来数月内降至1%,则可能是消费需求的不足、企业利润的下滑和投资的减缓。

  从过去的经验看,物价是经济的一个滞后指标,总是要比经济晚一年回落。但今年以来的情况却有点出人意料,在各界人士对过热的经济是否真正降温还争论不休的情况下,物价的回归却丝毫没有悬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6月份,CPI比去年同月上涨1.6%,与5月份比,CPI下降0.8%,保持了去年9月以来形成的逐波下行的运行趋势。从月环比看,CPI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在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6月份CPI又下降0.8个百分点。

  粮食价格作为“百价之王”,在CPI中权重最高,也是导致今年物价增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从2004年起,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的投入,历史性地提出了“工业要对农业进行反哺”,再加上老天帮忙,使得中国粮食产量去年增加了3877万吨。今年粮食产量将继续增加,导致粮价增长回落势头明显。6月,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下降1.1%,物价涨势因此失去了最强劲的动力。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投资需求的膨胀,最后并没有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反映到物价水平上去。

  从PPI看,更多的涨价消息接踵而至,2005年初,原油价格一改2004年底的回落态势,一路攀升。到7月,纽约原油期货油价更是“高烧”,创下自1983年开始交易以来的最高收盘价,多次超过每桶60美元。2005年4月1日起,进口铁矿石价格提高71.5%;截至2005年3月中旬,煤炭价格自年初以来上涨2.5%左右。这些涨价因素反映在指标上,则是上半年PPI同比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维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以往经验,投资需求的膨胀会导致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最后会拉动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这是经济理论分析的逻辑,也是前几次经济周期中我国经济实际运行的逻辑。鉴于历史上罕见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快速上升的PPI,许多人都曾担心通货膨胀将要来临。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投资需求的膨胀,没有反映到物价水平上去?

  有专家分析认为,本轮物价出现异常走势,是因为本轮经济景气周期是我国买方市场出现之后的第一个周期,在消费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在最终产品市场的需求一定、而且有大量的产品从工厂生产出来的时候,企业要想涨价,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商品供大于求的关系决定物价水平自然不再像过去那样扶摇直上。商务部前不久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统筹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绝大多数商品特别是消费品基本延续了2004年下半年市场的供求局面,供过于求的商品(主要为工业品)比重依然较大,超过70%。因此,在PPI向CPI传导过程中,由于过剩生产能力比较多,这种传导的有效性必然会受到影响。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完全由下游产业生存状况的恶化来消化。

  CPI和PPI长期背离所隐含的风险值得关注。PPI向CPI传导乏力的一个自然结果就是上游部门能够将上涨的价格顺利地转移到下游产业部门,下游企业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内部消化这部分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下游企业利润的萎缩。今年2月份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明显下滑,1-5月份的统计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7.9个百分点,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如果这种背离持续恶化,一些企业就会减产甚至破产,这时总产出下降,经济紧缩就会以更加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一旦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回落,就业、消费等问题将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

  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也可能会推动物价走高。由于我国的要素市场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状态,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稀缺性,严重偏离市场均衡价格,因此,土地、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从目前传递出的各种政策信息来看,土地管理方式改革、资金市场化、劳动力保护和资源市场化已经或者正在被纳入下一步的政策重点,其价格也面临一个上升的压力。尤其是水、电、交通、燃气等重大公用事业价格面临越来越大的调价压力,这必然会对要素价格、进而对物价总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去年价格上涨带来的翘尾因素,以及上游产品价格涨幅过大,其对下游产品的传导或多或少将使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或降幅缩小等。这些因素都会促使价格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上涨。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从目前的价格走势看,中国经济正是处于这样一个供求平衡点附近。因此,宏观调控要密切关注经济的走势和变化,既要警惕通货膨胀,也要防止通货紧缩。如果调控不好,投资出现反弹,价格就会重新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如果措施不当,也可能出现投资较快回落,需求不足,价格水平加快降低,出现通货紧缩。未来一些局部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结构问题可能会有所突出,应给予高度警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物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