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丑闻不断 如何抚平食品安全信任度低的伤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14:44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石敬涛 商务部部长助理、全国三绿工程工作办公室主任黄海18日在北京说,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仍达8%左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约为7%。据调查,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据7月18日新华社电)。
近年来,国内食品市场接连不断的丑闻,使中国民众对食品市场的信心遭到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放眼整个食品领域,丑闻几乎就一直没有断过。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揭露出的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包括德州扒鸡、平遥牛肉、龙口粉丝、金华火腿、张北蔬菜等名牌企业都曾经让我们“大开眼界”,瞠目结舌;从雀巢奶粉碘超标风波、光明“回奶罐”丑闻,直到虚标生产日期的“早产”三鹿……一件接一件的“丑闻”,一个接一个的食品“名牌”接连粉墨登场,它们在公众心中的地位也轰然“倒下”;吊白块、敌敌畏、添加剂……都随之而被我们所熟悉。苏丹红、本地黑等新鲜名词也不断为我们所接受。 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这样一个不怎么光彩的百分比,就是如此“炼”成的。 因《历史的终结》一书而为世人所知的美国学者福山,在1995年出版了《社会信任》一书。该书将社会信任看作是一种社会的经济资源,开创了伦理学的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在福山看来,在商品、金钱等资本外,信任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资本,可以把信任这种道德理念商品化。他提出,高信任度的社会里整个社会、社团联系便利,商业交易成本降低,可以导致社会成本的长期降低。建立高信任度的社会从而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也应当是一个社会追求的目标。 应该说,福山先生社会信任的资本化理论,很有警示意义。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如此之低的社会信任度,将会产生辐射效应,对整个社会信任度的打击也是极大的。如此之低的社会信任度,将加大商业交易成本,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与健康发展。 所以,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是一个信号。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应该站在社会资本的形成,甚至是以德治国的高度,采取相应的滋养和促进社会信任度的政策。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单向的企业道德自律和单向的强制监管,都已经收效甚微。在遭遇彻底的颠覆之后,我们需要从企业道德自律和法律强制方面进行双向的秩序重建。 一方面,我们应该以全体国民生命和健康的名义,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以制度、规则、法律的严密到位促成秩序重建;另一方面,应通过刚性的制度和规则,惩罚破坏信任的行为,同时奖励守信的人。比如增大违法成本,使企业主体在自我抉择与群体抉择时,不再随波逐流,使之内化并成为企业道德自律的理性杠杆,促成商业伦理的回归。 总之,信任的建立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只有企业商业伦理的回归、道德自律与良好制度、社会生态环境的相互滋养,才能逐渐抚平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的“伤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