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医疗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正文
 

医改陷入模式之争 政府为穷人埋单乃底线要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09:46 观察与思考

  浙江杭州 舒圣祥

  无论“美国模式”还是“非美国模式”,其实他们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政府负责为穷人埋单。

  “我国医改悄然转舵?”—6月20日《中国青年报》发此一问,颇为意味深长。卫生
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日前指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这被认为是卫生部首次站出来否认“市场化道路”。

  曾经,“市场化”的锣鼓声被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敲得震天响,一场规模空前的医院“市场化”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先行者甚至早已尝了“国退民进”的“卖医院”螃蟹。正当医疗大门外“热钱”虎视眈眈之际,一大批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勇敢地站了出来,“市场”唱独角戏的舞台上,终于回复了应有的理性争鸣景象。

  目前的医改争鸣,似乎陷入了一场“模式之争”:要“美国模式”还是“非美国模式”。所谓“美国模式”,即市场主导型:公立和私立医院都在市场上平等竞争,政府除了严格监管外,只负责为穷人、老人的医疗埋单。“非美国模式”,即政府主导型:公立医院由政府全额投入,老百姓看病免费;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到私立医院去。

  笔者注意到,无论“美国模式”还是“非美国模式”,其实他们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政府负责为穷人埋单。这是医疗改革的底线要求,在此之上讨论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才有意义。

  “效率”被认为是市场主导的优势,“公平”被认为是政府主导的优势。借鉴西方学者效率与公平对立的观点,争议于是乎始。然而,效率与公平的对立,从来都是相对于“结果公平”而言的。效率与起点公平和规则公平是完全不矛盾的。而照顾穷人正是这种起点公平,否则所谓的“效率”只能是一种伪效率,是以牺牲穷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带血”的效率。在这一点上,目前的“市场化”并不可取。

  然而,政府主导也并不意味着对公平的绝对保证,它同样存在着伪公平的可能。现在许多公立医院虽然挂着“非营利”的牌子,可实际却是以营利为经营行为准则的。仍然有许多穷人因为没钱该看病没去看病、该住院住不起院,公立医院对无主病人弃之不顾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政府主导与“非美国模式”的“老百姓免费看病”尚有很长的距离。

  穷人的医疗需求在改革之后如何获得满足?穷人的生命健康权如何得到政府的保护?这是当下“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改革中首先必须考虑的。 -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医疗改革 相关网页约162,71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