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盼来正名的曙光之后 民间融资还要等多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14:27 解放日报

  民间融资,一个长期潜行于灰色地带的词汇,终于看到了“正名”的曙光。央行日前首次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第一次将“民间融资”的规模列为考虑对象。在此前后,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多次暗示将给“民间融资”一定的空间。

  不过,相对于民间融资“正名”的迫切性来说,一份报告的片言只语或者某位高层人士的态度,都还显得有些杯水车薪。民间融资,从“灰”到“白”的过程,亟待提速。

  面对民间融资这样一股已经成为中国金融运行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样一个风险交织的领域,政府层面的谨慎当然是有道理的。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中,民间融资实际规模的扩张,并没有因为这种谨慎而放缓脚步。一方面,中国国民储蓄率高达40%,在房市胶着、股市疲软的大背景下,即使是普通市民,都能感到投资渠道的匮乏。今年以来,每一期国债发行,差不多都会引发排队长龙,就是一个明证。

  另一方面,广大中小企业,却因为流动资金的缺乏嗷嗷待哺。目前,各大国有银行加大风险控制,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在正规渠道面前,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无法对接,市场于是就有寻求另一种疏解方式的冲动,民间融资应运而生。

  在这种背景下,“正名”进程的缓慢,本身已经成为新的风险源泉。其一,很可能促使民间金融进一步向地下靠拢。无法“正名”,意味着民间融资事实上游离于整个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风险控制、信用记录等都呈封闭状态,存贷行为都靠市场信誉维系,使其很容易成为洗钱、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捷径。堵住民间融资的正规化渠道,事实上就是主动放弃对其进行监管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其成为诈骗工具或者洗钱渠道的可能性。

  其二,民间金融规模日长夜大,事实上已经对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民间金融的利率,有一套基于市场的标准,其投资行为,也不受宏观调控的制约。以这次房市调控为例,央行明确叫停“转按揭”,但申城的各类贷款公司,很快就推出了一种“垫资”业务取而代之。同时,民间融资各项统计并不透明,这种体制外机构的壮大,使金融统计数据事实上存在不少“水分”,难免使宏观政策的导向出现偏差。

  其三,最新统计显示,中国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的规模高达98%。这揭示了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股市和债市,尽管有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但它们在中国企业融资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银行面临的资金风险因而也难以得到真正分散。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前周在沪演讲时给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一条建议就是:培育更多的银行,以降低银行的集中度。新的银行从何处来?民间金融正规化,正是一条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让民间金融走向前台,成为合规、透明的金融机构,不应再成为一种理论上的争论,而应该是中国经济必须正视和加快解决的现实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民间融资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