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外来工 是谁宽容了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08:50 新京报 |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通过对528名在北京从业的外来工进行问卷调查显示:50.6%受访者认为北京是个“宽容的城市。(2月21日《中国青年报》)调查结论给大家这样的印象:作为泱泱大国的“首善之区”,不缺乏宽仁、厚道的待人之道和人际情怀;北京是一座很有“人情味”的城市,不是一个“只知道保护自己人利益的城市”,更不是“冷冰冰的城市”。 笔者渴望数据是真实情况的客观反映,但与之矛盾的一系列现实,不得不让人对此
然而,接受调查的外来工,面对种种不公与歧视,显得异常宽容与大度,把“宽容”、“安全”、“亲切”等美好的词汇献给了北京。看调查,看现象,尽管城市的宽容度有所增强,但让笔者感动的不是城市的宽容,而是外来工的宽容。 毋庸置疑,权力性、制度性的歧视,不是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一个不能善待外来工的城市,就不会有活力和发展力。按此理解,“宽容城市”的管理者、制度的决策者们,没有理由为这个调查结论而沾沾自喜,而是应该感动于外来工的宽容,并以和谐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回报宽容的外来工。 □青山(山东编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