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医疗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正文
 

市场的归于市场 福利的还给福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01:58 每日经济新闻

  萧剑

  最近,笔者读到署名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李志宁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国的“医疗改革”实在令人恐惧》,文中透露有关官员在电视上介绍医疗改革思路,让医院自己找“市场”筹资,也即医院改革要进一步“市场化”。

  笔者希望这个消息不是真的,否则老百姓看病将难上加难。

  据2004年12月2日《北京晚报》消息,卫生部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中患病人数增加,但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却明显减少,有近一半的患者不到医院就诊。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去年年末作报告时运用的数据提供了佐证。城乡两周患病未及时就诊的比例近五成,因为经济困难未及时就诊的比例在城市和农村中分别为36%和39%。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新闻发布会上坦承,中国农村目前有40%-60%的人看不起病。(2004年11月22日《信息时报》)专家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

  在中国老百姓的三大主要消费———教育、医疗和住房领域,一直存在着过度依赖市场和过度排斥市场并存的现象,搞得这些领域市场不像市场、福利不像福利。这使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医疗和住房负担,越来越成为老百姓不堪承受之重。

  所谓过度依赖市场,就是相信市场万能,以为市场化可以解决一切难题。去年底社会劳动保障部有关官员公开说:现在已经找不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了(大意)!因为公立医院名为社会福利的实现者之一,我们看到的却是公立医院不断越轨,借市场化名义大肆攫取经济利益;过度排斥市场的做法,尽管表现方式和过度依赖市场迥异,但其逻辑却一脉相承。比如前不久,国家教育部某官员把教育高收费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教育产业化”。

  最根本也最可怕的问题,不在于过度依赖市场或者过度排斥市场,而在于一方面真正的市场化推进不够,另一方面不该市场化的主体又在市场中混水摸鱼。过去几十年的医疗和教育体制改革,基本上走的是这样一条路:本不该市场化的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纷纷以市场化的名义大肆收费,而对民间资本、外来资本的准入设置重重障碍,导致相关领域始终缺乏真正健康、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这就是中国百姓在更为贫困的年代里,还能享受较为公平的教育和医疗福利,而在所谓小康的年代里,医疗、教育和住房问题反而成为老百姓重负的真正原因。

  保障每个公民能够看得起病,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居者有其所(不保证有房屋产权),是一个文明国家的政府起码的责任,是为每一个公民遮风挡雨的国家福利。要实现国家福利,就必须保证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不以赢利为目的。当然,实现国家福利不排斥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健康的市场的建立,可以满足先富阶层较高的消费愿望和能力,减轻国家和社会弱势阶层的负担。

  市场和福利犹如铁道的双轨,并行不悖;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互不排斥,互相促进。只有把市场的归于市场,福利的还给福利,才能真正走出现实的困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医疗改革 相关网页约162,71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