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公开有利于遏制钱学交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11:0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刘平 近来,有两宗新闻颇吸引公众眼球,一是建议北京建立人口准入制的政协提案;一是“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之“科研”成果。此二者一经公诸报端,立即成了众矢之的。不同的是,前者直指提案人张惟英,这有赖于政协委员提案的公开。后者却仅仅知道系国内一家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所为。但究竟是哪一家,其
我查了一下出处,后者是在京召开的首都科教界“培育学术生态,净化学术环境”座谈会上,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王浦生先生批评我国科技界复杂的关系圈子,正日益严重地影响着科技正常发展时举的一个例子。王先生未挑明这是哪一家研究机构的成果(2005年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近来,一些学者专家类似“污染由自行车造成”的所谓创新创见时有所闻。有学者专家说,上马3G可新增100万人就业,赶紧投入千亿元把3G搞起来吧;有的鼓动,要建“月球村”了,月亮上的房地产商机大,大家赶快投资;有的建议,转基因食品能提高农业收成,赶紧在全国广种转基因水稻;有的呼吁,别搞“杀富济贫”和给中产阶级涨税呀,不然GDP怎么增长呀;还有的则称,过春节和中国传统历法是“邪教”、“迷信”,建议通过立法而“根除”中国传统历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2005年1月31日人民网)。 这些所谓的学术成果或曰理论创新,其荒谬荒唐不值得一驳。不妨读一读2005年1月28日人民网几则网友留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统美德都被一些学术骗子所遗弃;如果连“科学”都可以出卖的话,我们的生活中就已经没有纯净的东西了。要像反对官场腐败一样反对学术腐败,查一查“钱学交易”!这些,可谓针针见血,入木三分。原来,之所以得出“污染由自行车造成”这样的结论,皆因该研究机构得到了一家汽车公司的资助,当然要得出一个让资方满意的结论。 在金钱铸成的研究者与企业之间互利互惠的圈子面前,所谓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公正性”、“科学性”自然不堪一击。可悲的是,那些经济学家、股评家们与上市企业之间,所形成的沆瀣一气的圈子;一些因血缘关系、师生关系而形成的自然利益圈子;还有通过公关等手段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圈子等,正如恶性肿瘤一样,发生着可怕的裂变,由潜规则成为显规则,严重污蚀着洁净的学术园地,同时,将对国家宏观决策产生误导。对此,一位网友撰文称,请专家学者们承担法律责任!在国家决策和国家立法过程中的信口开河、瞎编乱造甚至造谣惑众的所谓“专家见解”,不能再逍遥法外了(2005年1月30日人民网)。 但如此一来,学术的自由将会受到严重的扭曲。动辄得咎,必然限制科研学术的创新和创造活力。我倒以为,当务之急是将学术研究过程、学术成果公开化,将学术机构、创作人员以及接受了哪些资助、与哪些企业合作公开化。通过公开,通过媒体监督和公众参与评议实现公正。一方面,一些科研学术机构作为国有事业性单位,其学术成果应该是职务行为,既如此,作为纳税人的公民,对科研过程应有知情的权利,并有分享学术成果的权利。另一方面,当我们知道某一专家、学者,某一家科研学术机构与企业是何种关系,代表了哪一个阶层的利益,是谁的代言人,我们就会对其科研成果保持应有的警觉,从容地予以臧否取舍,而不至于盲从轻信,上当受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