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知识产权战令中国企业窒息 应升级中国制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16:48 第一财经日报

  飞利浦英特尔、SigmaTel,还有突然冒出来称已经收了中国MP3企业大半年专利费的意大利公司SISVEL,众多跨国公司和利益集团对中国企业专利权的“扎堆”寻衅,让我们愈加感觉到知识产权战幕下的窒息气氛。

   除此之外,之前已经闹得满城风雨的3C、6C联盟、手机专利费风波等也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剑一般,至今尚未解除随时来袭的警报。

  “中国制造”正受到知识产权专利和技术壁垒的四面夹击。

  倘若态度乐观一点,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来解析目前中国企业的处境:“中国制造”概念正让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对手面临强大的威逼压力,而专利大棒的频繁挥舞也正反映了前者日渐“脆弱和敏感”的恐慌心理。

  诚如斯言。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来自中国的越来越多的“高性价比”产品开始在国外市场扬眉吐气,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境外对手们的成本极限,知识产权壁垒的堆砌确实也是后者用以反击的“应急之策”。

  而这好像并不是知识产权概念得以提出的初衷。知识产权体系建立的“理想”在于,通过保护创新知识成果进一步激发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但现在的情况看起来却并非如此,甚至还发生了变化。通过长期的“原始积累”,庞大的知识产权体系已经成为某些商业、政治利益集团“要挟”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权杖。其直接后果是,商业市场的垄断趋势日盛,权力市场的不公平对话日甚。

  具体言之,在这种情况下,对现有知识产权体系的过分倚重,一方面将大大限制得势者的技术创新激情;另一方面也为弱势利益群体设置了成本高昂的创新成本,从而影响到创新精神在整体商业社会的承继和发扬。

  作为最终结果,最广泛的受众——消费者享受合理性价比产品的权利将有可能被剥夺,市场总体成本也有可能因此而被抬高。

  尽管如此,不管国外企业和利益团体发起专利攻势的意图何在,中国企业也确实存在着足以致命的产业技术“硬伤”。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高科技产品输出,仰仗的仅仅是低成本优势,而且这种低成本还来自于低廉的人力成本,制造工艺方面甚至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台湾地区。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技术短板和专利缺陷从来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在本地容量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高速成长的企业命运掩盖之下,这一痼疾一直被忽视了。

  依靠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升级“中国制造”的概念,应该成为当下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因为自强永远是强势地位之所以建立和维系的重要前提。现在,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都开始意识到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体系建立的重要性,更有部分中国企业已拿起知识产权大棒向挑战者发起了反击。

  2004年年底,在原有知识产权法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了新的司法解释,这反映了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积极态度;日前,两家中国企业起诉飞利浦的行动也让国外企业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不过,这种个体的冲动不应该成为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因为作为企业,其本身就应该在技术创新上花费更多心思,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由于技术壁垒与市场垄断的瓜葛甚多,国内正在酝酿的《反垄断法》也应该在这方面作出明晰界定,从法律层面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更多的专利纠纷是发生在中国产品流入的境外市场上,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也应对国际知识产权法律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让相关企业好好补上这一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知识产权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