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安全预警机制的全球合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05:54 第一财经日报 | ||||||||||||||||||
马立明 发生在12月26日上午的印度洋海啸,不啻为人类自然史上的一场重大灾难。这次罕见的海啸缘于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的一次里氏8.9级地震,这次地震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被美国地质调查局形容为“威力等同于3000颗核弹”。
在国际互动与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今日,印度洋海啸已不是某一国或几国的灾祸,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全人类浩劫。灾难的国际性直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全面关注;与之相对应,国际救援机制迅速启动。与此同时,国际媒体痛心责问:这次灾难,是天灾,还是人祸?由地震进而引发巨大海啸,皆为自然界不可抗力范畴,无疑是天灾。但媒体尖锐地指出:在印度洋海域,没有完善的海洋安全预警机制尤其是海洋地震预警系统和减灾系统,令印度洋沿岸各国疏于防范,灾难发生后手足无措,这才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印度洋区域内各国,尤其是印尼、马来西亚等国都比较接近地震带,更应该有强大而高效的地震监测和预报系统。海洋安全机制的路径选择 灾难总能催生安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2003年因为SARS病毒的肆虐,才有了亚洲卫生防疫机制的有效运转;2004年亚洲禽流感的“一地鸡毛”,再次强化了亚洲卫生防疫机制的职能。现在,亚洲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和经验迎接突发而来的流行病。卫生防疫机制的成长之路表明:“天灾”难以避免,但“人祸”可以尽量减少;辅助以有效的反应机制,能将天灾的破坏力降到尽可能的低点。 “监测是基础,预报是体现”,这句地质界的行话科学地揭示了灾难观测与预报的关系。提高灾难预报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现实需求。海底地震虽然震源远离人员密集区,却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海啸,对沿岸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为此,世界各国不惜巨大投入,建设海洋地震观测台网,并不断改善和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加强科学观测和理论研究的结合。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国家都设有公海地震预报系统,而印度洋区域居然没有相应的机制。 印度洋海啸导致的国际性灾难将催生海洋安全预警系统的全球合作,海洋,尤其是公海地震观察和预报系统的建立必须提上日程。对此,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和国际地质协会(InternationalUnionofGeo-logicalSciences)必须扛起责任。国际海事组织是联合国处理海上安全事务的专门机构,其宗旨和任务是促进各国间的航运技术合作、促进海上安全、防止和控制船舶对海洋污染等,它具有建立公海地震反应机制的能力。国际地质科学协会成立于1961年,其宗旨是推动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地质科学问题的研究,它可以为安全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海洋安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不能仅仅依靠国际组织的努力。主权国家在享受公海自由的同时,也应担负起公海安全维护责任。太平洋海洋地震观察和预警系统是日本、美国、智利等国家携手创立的,上述三国在历史上不同程度地遭到海啸的袭击。于是,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并完善了海洋地震预警机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研究。印度洋海啸后,澳大利亚、美国主动提出协助印度洋区域海洋安全机制的维护。根本性解决方法是在灾难过后,印度洋沿岸各国建立由近海到远海、多部门合作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和预报、警报系统,开展主要海洋灾害分析、预警报和评估业务,建设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准备应急系统,形成有效的海洋减灾体系。只有减灾体系的真正完善,才是印度洋各国在灾难中自我保护的根本途径。全球新合作的一次机遇 在印度洋海啸之前,国际社会正在为海洋资源的开发争论不休。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但在人类肆无忌惮地开采下,大海会展露凶残的一面:从台风、赤潮到“厄尔尼诺”,在印度洋海啸发挥到了极致,这可以理解为一场“诺亚方舟”式的灾难:与圣经故事一样,大自然以滔天巨浪作为手段,惩罚不负责任的世人。我们不难联想到近一两年来大自然的睚眦必报:工业废气和热量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的异常;往海面上倾倒化工废料和垃圾导致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失衡;猎杀和食用野生动物导致恶性流行病的蔓延…… 这同样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一次能量的展露:大自然的一声怒吼,即相当于3000颗核弹的威力,后者一直是这个世界武权军威的象征。这无疑是对人类的一次嘲讽,在偶露峥嵘的大自然面前,一味忙于掠夺资源的人类显得格外渺小。 媒体指出,这一场灾难“像是一面双面镜,既映照出人类社会在协作上紊乱与薄弱的现状,同时又隐隐透露出可以强化人类社会的危机认同,进而升级全球合作的一次机会”。对于那些分歧对立严重的国家而言,比如说受内战困扰的斯里兰卡和受恐怖主义威胁的印尼,灾后积极有效的救助工作,将是其内部消弭敌对、加强互信的重要机会。在地球悠远的50亿年历史中,人类文明只是沧海一粟;在自然界的巨大灾患面前,通过国际协作,团结及动员人类最大能量是何等的重要。 (作者单位:广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