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灾难援助考验大国责任意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05:53 第一财经日报 | ||||||||||||||||||
东南亚、南亚海啸死亡人数已达创纪录的7万人,这一世纪灾难所需要的国际援助是空前的。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整个灾难的应急和恢复工作可能需要数十亿美元。毫不夸张地讲,整个国际社会面临的是一场极其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向灾难受害者提供援助是彰显人道主义精神的最佳时刻。如同历次重大灾难发生时,国际社会不少国家都积极作出反应,表现出扶危济困的意识,一些援助款项和行动已经落实
这次受灾最为严重的是印尼、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几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应该承担灾难援助主要角色的无疑应该是国际社会中的大国,从全球一体化的大家庭理念出发,强者不应永远是竞争中的获利者,强者同样应该主动承担他人无法承担的责任,为弱者和受害者建立起持续发展的基础。海啸将考验大国的责任意识。 国际社会虽然仍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存在,但是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为大国更好地扮演领导者角色,发挥危机时刻的“砥柱”作用提供了可能。美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宣布向受灾国提供3500万美元的援助,从援助数额上看,它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援助国。但是,美国的对外援助却只占其GDP的0.2%。近日,一位联合国官员指责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为吝啬的援助者实不为过。 因此,大国乃至发达国家的援助潜力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发达国家不仅应该援助救灾物资和资金,更应该在灾难应急机制的建立方面提供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持。亚洲地区缺乏海啸预警机制与这里的多数国家的贫穷落后有关。然而,在一个全球共存的社会里,正如这次灾难冲击所显现的那样,亚洲的海啸带来的伤亡者遍及亚洲、欧洲和大洋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穷国的灾难同样可以影响到富国的国民和经济。 在援助的形式方面,国际社会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以处理。正如世界银行官员所透露的消息,世界银行尚未拟就援助受到海啸重创的亚洲国家的具体方案,但估计世界银行应会比照1998年援助中美洲遭到飓风袭击的国家办理——以救灾及抵消这些国家外债的方式来对受灾国进行援助。减灾的同时减债,对于受灾国加快灾害地区的经济恢复与未来发展不无益处。 在援助的背景下,援助背后的政治含义也慢慢显现。对于竞争中的大国来说,位于东南亚的这些国家多具战略意义,因此援助这些国家也是一种国际政治竞争。另外,从援助的多寡与分配流向也可看出国家间关系的轻重亲疏。近年来一直寻求“正常化”的日本表现也颇积极,日本已派出一个20人的医疗小组,包括4名医生和7名护士,前往斯里兰卡,并表示正在考虑提供更多的援助。虽然国际援助中素来包含着政治意图,但首先应从积极的方面,即这些国家为受灾国所作的贡献去理解。以正常心态看待,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在经济援助方面“正常”起来,多发挥其经济巨人的带动作用,多承担一些国际义务对国际社会未必没有好处。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一些受灾国的关系既重要也微妙,担当负责任大国的机会重在落实。要消除这些国家对中国存有的疑虑,积极参与救援无疑是一种有效提升中国国际形象,改善国家间关系的机会。对于中国这个本身并不富裕的国家而言,量力而行是基本原则。而以效果计,非物质形式的援助,如派出医疗和地震减灾技术队伍全力为受灾国服务,同样可以收到物质援助所能达到的效果,甚至事半功倍。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