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再造:将希望进行到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18:0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一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们总是在忧喜交织中,谨慎前行。 而在2004年,他们似乎摆脱了从前的犹疑,“嚣张”地向市场掷出枚枚炸弹: 国债回购制度性缺陷,埋藏了多年之后,成本高昂的修补工程终于启动;由此引发的“骨牌”效应,让本就不甚忠贞的券商们接连“失节”;争议中,保荐人制度面世;虽然背
火光中,市场兴奋地看到监管升腾的希望。 而在与之相伴的噪音里,市场又无奈地闭上眼睛: 制度刚推出不久,江苏琼花案就将保荐人所剩无几的羞怯掩埋;单是一桩王小石案,即把监管层力捧的发审制度,打得几乎体无完肤;非流通股场内交易细则甫一推出,立即传出要停掉的不和谐音。 但,监管者们或许已经意识到,让市场失望的不是他们主观意愿本身,而让市场情绪高昂的恰恰是他们锲而不舍的工作。噪音本无过,因为它可以警醒人心,让监管者们保持着使监管升腾热度中的清醒。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那是在失去希望的时候。现在,有了希望,就要将希望进行到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