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贡献奖与人虚假背后的脆弱自尊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09:52 新京报 | |||||||||
11月30日,从第42届世界传统医学会议上传来消息———五名中国人获得“诺贝尔贡献奖”。如果消息确凿,这可能是中国人在104年来首次获得的诺贝尔奖项。但记者在诺贝尔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上并未发现有这一奖项。国内组团方承认,这些奖项与诺贝尔奖并无关系。部分获奖者称,曾向组团者交纳巨额费用。(12月27日《新京报》) 闹了半天,让人自豪的“诺贝尔贡献奖”不过是场自娱自乐的游戏。稍有常识的人
获奖者对大奖青睐有加,情有可原。他们都是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开办中医院或研究院,“国际大奖”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无需多言。 所以,尽管有的获奖者连国内的医生资格证书都没有,他们却坚信奖项会得到认可,“因为国内正在与国际接轨”。媒体和公众也关注这个“子虚乌有”的奖项,心甘情愿上当受骗的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奖项,对我们太有吸引力。而且,中医这样的精粹,能得到诺奖的认可,该是怎样地鼓舞人心。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在各个领域里独居老大地位,能将所有的世界第一、国际奖项据为囊中之物。崇拜大奖的虚荣心背后,其实是脆弱的自尊。 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时报》举行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上,西安某学院位居第10位。一个民办高校,能得到国际认可,是一件多少了不起的事。当国内媒体把这条新闻炒得沸沸扬扬之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郑重澄清:所谓的“报道”,只是一则自费刊登的广告,评选机构“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根本就是为了这个“评选”注册的机构。 我不知道包括“诺贝尔贡献奖”在内的这类评奖活动,是否有中国人参与组织,但我敢肯定,活动的组织者们对中国人的心态应该了如指掌。 想想看,有关太空能否看到长城的争论持续了多少年?一个原本很简单的科学道理,却因为涉及民族自豪感而迟迟得不到认同。同样,为着所谓的自豪感、自尊心,我们对多少国际大奖顶礼膜拜,又对多少“引以为荣”之事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我看这种脆弱的自尊还是不要的好。 □冯雪梅(北京编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