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户口的打工青年感叹:我们这一代人很不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11:00 中国青年报 | |||||||||
252天前,一个来自东北农村的青年获得了北京市户口;4个月前,他娶了个北京姑娘。“不是我运气好,而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说起成为北京市民的感受,这位26岁的进城打工青年说。 他叫年雪飞,来自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农村。8年前,他在宽甸县劳动局看到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的招聘广告,就和7个同乡离开了东北老家。“我是1997年6月19日到
他在那天的日记中写道:“我终于看到了天安门,不过它怎么那么小啊,远不如电视上看到的大。”这天,他也记下了第一天上班的伙食:“虽然只有茄子和米饭,但是吃起来特别的香。” 当保安员,除去食宿,每月工资300元。与他同来的同乡忍受不了每月300元的低工资,两个月后纷纷返乡。“其实,村里人进城务工,老一辈人和新一辈人很不一样。”年雪飞说,过去进城是为了挣点钱补贴家用;现在进城,很多人是独生子女,父母只求他们在外能把自己照顾好,别饿着,玩几年就回去找媳妇安家。所以,这些年轻人往往找到工作干两三天就走了,丢下句“吃的住的还没我家好呢”。 保安员的主要工作是在小区门口站岗疏导交通和夜间巡逻。和小区居民的接触多起来之后,年雪飞渐渐感觉到了工作的压力,也了解了一些城里人对他们的看法。 “因为执勤中需要管人,我们有时会被骂做‘看门狗’、‘臭保安’,说我们在北京呆几年还是要回家去‘修理地球’什么的。”年雪飞觉得自己很失落,“原来北京人这么看不起保安”,愤愤不平起来,他也会觉得“没想到北京人素质这么差”。 尽管工作难做,年雪飞没有选择回乡,而是主动和小区的居民打成一片。他自费购买打气筒和自行车维修工具,放在小区大门口;买了雨伞供居民免费使用;利用夜间修补不好走的道路;带头清扫垃圾死角;还把小区里生锈的铁护栏都用油漆刷了一遍。 渐渐地,讽刺保安员的话听不见了。1999年春节,一位姓郭的大嫂亲手编织了20双毛袜子送到了保安队。1998年12月1日,郭大嫂的丈夫在老山小区附近被一辆汽车撞成重伤,被年雪飞和另外两名保安送到石景山医院救治,并控制了肇事司机。“如果没有保安,我丈夫肯定没救了,我们这个家庭也就完了。”郭大嫂说。 此后,年雪飞陆续拥有了诸如“首届全国优秀保安员”、“北京市十佳(优秀)进京创业青年”、“首都优秀保安员”等荣誉称号。2004年12月28日,他拿到了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电子身份证。 “保安小年拿了北京户口”,这件事,在小区居民和保安同伴中引起了震动。他们拿着小年的身份证看了又看,纷纷感叹:“有出息”、“不错”。 当初,年雪飞与一位北京姑娘相恋,遭到女方父母的强烈反对。北京市民家庭怎么也接受不了一个从东北农村来的女婿。矛盾激化,年雪飞甚至在电话里向女方父母发誓说:“北京人和外地人不就差一个户口吗?我年雪飞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就不跟你家女儿结婚!” 结果,年雪飞如愿以偿。如今,年雪飞在进修北京市委党校的法律本科。他准备拿到本科文凭后报考公务员,找个待遇更好的职业。现在,每月900多元的收入让他和妻子根本不敢要孩子。 “刚到北京时,我也想过要融入这个城市,觉得如果工资能拿到六七百元,就在北京干一辈子。”成为北京人,还让年雪飞觉得自己“生活的群体变了”,“有时,我也挺自卑的,觉得自己没技术、没文凭、没文化,拿什么和别人竞争?所以每天都有危机感。不过我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