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故事:平衡木与跷跷板(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 20:14 《商界》杂志 | ||||||||
3 当然,邹禹不是不知道副总罗天对夏建欣的不满。 夏建欣曾经为客户培训的课程设置与罗天争执,两人各执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夏建欣绵里藏针地对罗天说:“罗总,具体操作还是由我们具体部门来负责吧。”双方不
可以说,罗天的不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很大一部分老员工的心态。 夏建欣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顶梁柱,可邹禹就曾耳闻公司里很多人——特别是老员工,对夏建欣不服:“夏建欣凭什么当主任?”企业刚刚走上正轨,为之奋斗了10多年的老员工们功不可没,他们的意见也不容忽视。 作为企业老总,邹禹也有自己的看法。夏建欣是很能干,可是他太年轻。年轻是夏建欣的弱点,年轻让他冲劲十足,也让他简单稚嫩,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勇往直前左冲右突,自以为做出成绩就能让人无话可说。年轻的夏建欣不明白,在中国,做人有时比做事更重要。 夏建欣只比陈天庆多一票是有道理的。他的弱点有时很致命。 邹禹深知,平衡木是一个人的艺术,只要控制好自己的节奏就能翩翩起舞;跷跷板却是两个人的博弈,其中任何一方太重或太轻的话,都无法完成这个游戏。夏建欣管理得当、人缘差,陈天庆人望高、管理不行,当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继续游戏的时候,如何在这当中保持微妙的平衡?邹禹感觉自己像一个骑士——力图让两匹战马齐头并进,合力让公司蒸蒸日上。这,就不仅仅是平衡木上的独舞了。 邹禹准备打压一下夏建欣。他感觉这个年轻人身上有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许是从小当惯了优秀学生的原故。而他的公司不需要个人英雄,他比较喜欢能够委曲自己而顾全大局的人,尤其是中层干部。夏建欣离他的标准还差一截。 对邹禹来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最大的受惠者应该是公司,而不应该是个人。公司无论名或是利都不能受损,个人则可以在两个中挑选一个,名上吃点亏,可以在利上给予补充,反过来也一样。公司的发展、运作得以顺利进行就是邹禹要达到的目的,至于手段、方式则可以是灵活多变的。 他决定换个方式上夏建欣。夏建欣是那种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极高要求和期望的人,这种人一方面做事质量高、效率高,另一方面,不懂藏锋,太“硬”,弄得不好会毁了一个团队。而陈天庆过硬的技术和同样少有的温和脾气对夏建欣都是一个补充,在这个公司里可能很难找到一个人能与夏建欣在一起工作又不发生冲突的。上陈天庆可以平衡夏建欣。 4 邹禹找夏建欣谈话。 这种推心置腹的谈话当然不能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按部就班地进行。 于是约夏建欣吃午饭。 吃饭的时候,邹禹绝口不提竞聘的事,反而兴致勃勃地和夏建欣聊《三国演义》,问夏建欣看没看过,夏建欣说中学时就看过。邹禹又问看没看过《三国志》。夏建欣说我又不是学中文学历史的,看那干嘛?邹禹说:“我来跟你讲,《三国演义》里面的关羽一般人都喜欢,那是个正面形象、忠义的化身,但是正史《三国志》里对他的评价就不高,说他骄矜自傲,刚愎自用,一点都不正面,还特别指出他‘骄于士大夫’,什么叫‘骄于士大夫’呢,就是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四处积怨。本来孙权提出一桩好得不得了的政治婚姻,被他一句‘虎女焉能配犬子’给抵了回去,把孙权气得半死,后来干脆跑去帮助曹操来打他。关键时刻,别的干部要么袖手旁观,要么投降了敌人……你看看,关键时刻不能驭人,这就是‘骄于士大夫’的危害。” 夏建欣是个聪明人,看着老板,半天没说话。 邹禹又漫不经心地跟夏建欣讨论起一本书,一本讲企业文化的书,说他很赞成书里的一段评述,书中说中国企业领导人喜欢奖励某个人,或惩罚某个人,而日本企业要么奖励集体,要么集体受过。邹禹说他比较欣赏这种观念,因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团队中的某个人之所以犯错误,一般是制度设计上有缺陷,而一个人能取得成绩,也离不开集体的协作。 夏建欣怔怔地说:“邹总,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 邹禹微笑不语。 回公司的路上,邹禹话里有话地对夏建欣说:“小夏啊,我给你一年的时间。” 第二天,公司的公告栏里醒目地贴着:夏建欣和陈天庆同时被聘为客户培训中心副主任,夏建欣负责日常管理,陈天庆负责技术工作,试用期一年。客户培训中心主任由公司副总经理罗天兼任。 公司员工似乎都有些吃惊。惟独邹禹露出了微笑。他想,这就是中国式驭人,看起来充满了是非不分、嫉贤妒能、能者不上的酱缸文化,殊不知有时做老板的太讲原则,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刺激甚至震荡。因而更多的,应当是立足于中国文化和企业现实的思考与艰难抉择。 (编辑 谢豪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