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给人的感觉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窜红很快,衰落更快,淘汰率极高。曾有人评价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只会生不会长,只会老不会大”。
而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是一个大大的例外。1982年,刘永好兄弟卖掉自行车、手表、电视机凑足1000元起家,近20年过去了,刘永好的事业不但屹立不倒,而且越做越大。在最新一期的《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上,刘永好兄弟以10亿美元资产位居第二。
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之后,中国的民营企业正在进入一个大浪淘沙的淘汰期。刘氏兄弟制胜的法宝是什么?民营企业如何才能翻过这座山?昨晚,莅临南海参加“南海知识经济论坛”的刘永好接受了记者的提前采访。
回顾近20年的路,说话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的刘永好频繁地强调“脚踏实地”4个字。纵观自己的事业由小做大,由弱做强,刘永好用三个层次的“经营”来概括企业的发展之道。
第一是产品经营。刘永好说,产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产品,而且一定要脚踏实地做产品,不然就会产生“泡沫”。他说:“希望集团是依靠饲料做起来的,现在还在做,以前在‘双轨制’的条件下有很多倒买倒卖的机会,我们都没有做;房地产热时,证券热时,我们也有很多机会,我们都没有做。我们用了近20年时间一心把饲料这一件事情做大、做好,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品牌经营。刘永好说,品牌是企业做好的保证,产品要实现飞跃,必须以品牌为支撑。“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这句广告语在四川是家喻户晓。刘永好的饲料事业被人戏称为“从鸡屁股里抠钱”的行业,而他对于广告的投入却是大手笔。近几年集团广告宣传费几乎年年都上亿元。
第三个层次是资本经营。刘永好说,这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有效手段。正是在资本运作层次上,新希望的动作让人惊叹,尤其是这样一种转变来自一个饲料企业。
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与饲料业都渐趋微利化,1999年全国有1.3万家饲料厂亏损,2000多家倒闭。刘永好说,当时就可以预见,饲料业将出现如彩电、空调一样的价格大战,这时候,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战略选择变得至关重要。
从1996年开始,新希望集团聘请了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等组成专门的研究机构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战略性研究。在分析了国内外企业成败的案例后,刘永好决定向香港首富李嘉诚学习。从李超人身上,刘永好明白了适时抓住机会搞多元化将会使资本迅速扩张。
“一个行业一旦由垄断走向开放,会迎来一个迅速膨胀的短暂时期,这是历史赐予的机会,时间不多,机会也不多。”而刘永好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成功进入金融领域。刘永好判断,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迅速成长的部分,确实迫切需要一个为他们提供服务的银行,一旦设立这样的银行,回报肯定相当可观。因此,在民生银行1993年3月提案发起,到1996年组建再到2000年的上市过程中,刘永好一直眼光超前,最终成为民生银行的最大股东,现在每年可分红几千万元。刘永好透露,他们两兄弟已经介入了保险业,对证券、基金等金融领域的研究也在做,抓住机会就会进入。
现在,刘永好张口闭口对资本运作津津乐道。按照他的“三种经营”的模式,他为自己的产业机构设计了一个飞机的形象:新希望的总部是这架飞机的头,确定方向和实施决策;饲料业是这架飞机的身子,处于主要产业的位置;金融是飞机的左翼,房地产是飞机的右翼,而正在初步踏入的高科技等领域是尾翼———即使失败了也对全局损伤不大。本报记者巫伟、戴远程通讯员麦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