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日贸易战应变单边制裁为双赢

2001年06月26日 10:16  北京青年报 

  日本政府继今年4月份对中国的大葱、鲜蘑菇、灯芯草等农产品进行紧急限制进口以来,又宣布自6月8日起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所有家禽及禽类产品。这是日方第一次对外国产品真正实行数量限制。而且日本政府一些高级官员甚至称,今后还将考虑国内其他产业要求对中国其他进口产品进行限制的请求,要限制进口的中国产品清单将日益增多。

  为促使日方尽快纠正对我出口商品所采取的错误决定和歧视性做法,使有关贸易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被迫于6月18日提出了相应的贸易报复措施和对策,并于21日正式向日本驻华大使馆发出通告,决定从22日起,对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在现行关税的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关税,加征特别关税的商品涉及中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号列共60个,包括小轿车、越野车、客运车辆等。以应对日本自4月23日起对中国3种农产品实施的不公正的紧急限制进口。

  中方的通告发表后,在日本引起极大震动。应该说,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近30年来,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贸易摩擦。

  中日之间面临着一场异常严峻的贸易战。对此,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曾表示,希望冷静、建设性地与中方进行对话,不使事态激化。美林银行香港研究中心的理查德·马格里斯也评论道:“通常,这样的报复性高关税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相反,它使双方不得不坐到谈判桌上来摊牌。最后,双方总能达成某种妥协,结束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过,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的强硬态度来看,中日双方何时才能坐到谈判桌上,贸易战何时能偃旗息鼓,目前还不得而知。

  -中日两国既是近邻,又是重要的贸易与经济合作伙伴。经贸关系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日本连续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2000年中日贸易总额一度达到创纪录的831亿美元。双方曾期望2001年双边贸易额以最快速度顺利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近两年来,中日双方还在中国加入WTO、亚欧会议和APEC等多边经济合作组织中进行了积极配合。正如日本财界高层人士所言,中日间的经济合作,“已基本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然而,最近一段时期,在中日贸易关系中却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贸易摩擦,并呈现上升趋势,某些商品贸易中还出现了带有明显歧视性的做法,已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双边经贸合作关系的顺利发展,令人担忧。

  -中日间这场即将爆发的贸易战,究其原因,固然与日本国内错综复杂的“选举政治”及旷日持久的经济低迷局面有关,但也有着更广阔、更深刻的国际大背景。

  近年来,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时,新贸易保护主义逐步盛行,不少国家在千方百计打开别国市场的同时,也想方设法保护本国市场,强烈排斥和敌视外来产品。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反倾销、紧急进口限制为核心的贸易战不断升温,如美国和欧盟的“香蕉战”、英国和法国的“牛肉战”等等。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发展势头强劲,正逐步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并且在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中,保持着一定贸易顺差。这种状况,也容易引起一些国家特别是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重视和防范,并实行贸易制裁。

  以反倾销为例,据中国外经贸部的统计,1979年至2000年9月,中国出口产品已累计遭受来自28个国家的378起反倾销起诉,至少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额100亿美元以上。反倾销的产品类别涉及化工、五矿、机电、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分布面广,产品多达4000多种,其中许多是我国大宗的传统出口产品如鞋、箱包、自行车、彩电等。另据WTO反倾销委员会的统计,1987年—1999年间,各成员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案2196起,共有1034起裁定倾销成立,裁定率为47%。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为247起,158起裁定倾销成立,裁定率高达64%,比平均裁定率高出17个百分点。这三个数字均占各国之首。由此可见,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反倾销的最大对象国和受害国。

  -在经济国际化、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政策调整都在与世界大环境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世界各国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

  A国的利率调整,可能会引起B国的资金外流;反过来,B国的汇率变动,也可能会妨碍A国的产品出口。

  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对另一国单方面采取“贸易保护”、“贸易摩擦”、“贸易制裁”等以邻为壑的措施,已开始由自我保护的工具变成了双刃剑,在制裁别国的同时也会使自己受到伤害。因此,其上策是通过谈判,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促进双方的经贸发展,取得“双赢”。

  -由于中日两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双方的经济发展、市场动态和政策走向,对对方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日两国贸易要继续快速发展,必须发挥优势互补,互通有无,通过良性积累来实现,而不是恶性竞争。在“摩擦中求发展”,应该成为双边合作伙伴关系的主旋律。如果因为农产品问题处理不妥而影响两国经贸关系整体的发展,这只能损及双方利益,不会有真正的赢家。日美两国20世纪80年代的贸易大战就是一个例证。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出口普遍下降的情势下,中日两国都应充分意识到贸易摩擦升级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双赢才是上策。

  其实,今年4月日本政府限制进口的中国大葱、鲜蘑菇、灯芯草,2000年对日出口额仅为2亿美元;而中国政府即将征收特别关税的日本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等商品,2000年的对华出口额也不过5.158亿美元,合计金额还不到中日双边贸易总额831亿美元的1%。

  -只要中日双方本着冷静、克制的态度,通过对话协商,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对日本来说,中国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在日本的进口商品中,中国的产品已占到14.5%,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去年日本对华贸易比前一年增加29%,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在日本贸易总额中首次达到了10%。其原因是,中国正在成为IT产业发展的一大基地,而且纤维产品和农产品方面的委托生产不断扩大。

  -中日两国无论从经贸实务或地缘关系看,各自都有着别国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互补作用。

  在中国广东地区和上海周边的沿海城市,正在集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工厂。日本企业把零部件运至中国,进行产品加工和组装,然后返销日本市场。日本逐步增加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投资比率。在去年投资的23个项目中,有10个项目属内陆地区,其中包括重庆单轨铁路建设、新疆水资源管理及防荒漠化等项目。预计到2005年,中国从日本的引资规模累计约达600亿美元。在经贸领域,中日合作潜力巨大。

  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两国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日方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给中日经贸关系带来的不应有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建

  -背景资料

  2000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蘑菇等蔬菜进行调查;

  2001年2月16日,日本毛巾工业组合联合会在大阪召开临时大会,决定向政府申请要求紧急限制进口中国产毛巾。如果申请获准,将是日本首次实行紧急限制进口措施;

  2月26日,日本毛巾工业联合会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毛巾发动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理由是大量中国低价毛巾进入日本,对日本毛巾生产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3月27日,日本农水省大臣谷津义男宣布,从4月1日起到10月底,对所有进口农产品实施检疫管理;

  3月30日,日本三大臣就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蘑菇及榻榻米用灯芯草3种农产品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问题基本达成一致;

  4月4日,日本财务省再次表示:在实行暂时的紧急措施时,将采取“两阶段”的关税,即进口量在达到一定数量前采用现行3%-6%的较低关税,一旦超过该数量就实行高关税;

  4月17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从4月23日起,对主要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蘑菇、灯芯草实行临时紧急限制,限制进口期限为200天;

  4月23日零时起,日本政府对中国出口的大葱、鲜蘑菇和灯芯草实施的临时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开始生效,一直持续到11月8日;

  4月26日,日本西部的一些木筷生产商表示将加入此前宣布禁止中国部分农产品进口的日本农产品制造商的行列,这使得日本与中国之间很可能爆发一场木筷贸易战;

  5月8日,日本政府考虑对中国的鳗鱼进口进行紧急限制措施;

  5月17日,日本最大的自行车工业集团日本自行车协会表示已决定向经济产业部提出要求,紧急限制从中国大陆和台湾进口自行车。毛巾、筷子制造商和种植青蒜的农场主也表示愿与自行车制造商一起行动;

  5月24日,日本要限制领带和袜子进口;

  5月30日,由针织产品制造企业组成的日本针织品工业联合会在东京召开总会,鉴于联合会内部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较多,难以满足发动限制进口的条件,决定不再向政府提出限制进口申请,但将以此为前提,要求经济产业省在出口和制造方面提供政策上的支援。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