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华尔街一向是堆金砌银之地,而投资银行家就是一群点石成金之人。一年前,查尔斯·邦尼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证券商,但现在他已摇身一变,成为在长岛拥有别墅、开着劳斯莱斯高级轿车的千万富翁。而他只是去年华尔街新造就的一百个千万富翁中的一个。
一年诞生百位富翁
过去的一年,在华尔街诞生的百万富翁是1999年的两倍,其中,更有100位投资银行家年终个人进账超过1000万美元。不过,依照行业惯例,他们一般要等到2001年2月才能拿到所有的钱。在华尔街这条金钱生产线上,分钱是按贡献大小而定,而贡献大小又依职位高低而不同的。以前的投资公司与律师事务所一样,都实行合伙制,主管是投资公司的合伙人,也是真正的主人。现在公司上市了,主管们改头换面,成了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等。
主管一级的人拿多少,这是一个小秘密,其他人的情况倒是有案可查。据统计,2000年度的分钱情况是这样的:执行董事的平均基本工资是24万美元,分红400万美元;董事基本工资21万美元,分红170万美元;副总裁基本工资17万美元,分红130万美元,与1999年相比,增长幅度都在30%以上。
人才竞争“制造”高薪
众所周知,由于美国经济放缓,公司盈利下滑,去年华尔街股票市场也受到打击,纳斯达克[微博]从3月的高峰跌落后就步入熊市,而且愈陷愈深。按理说,股市表现不济,投资银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可是投资银行家们受到的影响并不大,薪酬依然高得出奇。其中原因很简单,工资高低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供求关系又取决于投资银行之间的竞争。
投资银行中的后来者,为了后来居上,不惜以重金“挖人”,结果把整个投资银行业的工资都抬了上去。华尔街的大型投资银行多数是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经过多年竞争后,已形成几大银行各踞一方的态势,后来者想来此插足谈何容易。不过,有一招可用,就是从别的公司挖走人才,通过高薪招揽高手。这些“高手”不仅自己身怀投资绝技,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固定的客户群。而作为服务行业的投资银行,特点之一就是认人。所以,高工资买来了他们手中的客户。难怪华尔街有句俗语,“开店不如买店,买店不如买人”。工资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工资中含有“风险溢价”。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讲究一锤子买卖,工资到位,充分体现价值,大家两清,免得欠下人情债。
重负之下开始“减肥”
尽管华尔街雇员去年收获颇丰,但今年却有5000人必须另谋职位。
最近,一些大型证券行掀起了“减肥”风。贝尔斯登已宣布裁减400个职位,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要裁员2700名,摩根斯丹利也在考虑裁员。整个证券业中,已公布裁员的职位约1万个,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以来最多的。猎头公司预期,今年底以前,华尔街证券公司将出现几次裁员潮,证券员工可能减少15%。不过,与以往跌市时证券行总是急于全面裁员不同,这一次证券行在裁员时,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尽可能把裁员计划拖后,以免股市突然反弹时出现人手紧张的危机。
自1992年以来,美国证券业雇员人数增长72%,从业人员一度达到破记录的77万余人,仅1998年雇员数的增长就超过15万人。雇员人数增加,证券业的薪酬开支自然水涨船高,去年第四季度,纽约股票交易所证券交易商成员的支出创下580亿美元的记录,其中薪酬支出占了很大比例。另外,据预测,2001年到2005年,经纪公司用于招聘和培训的费用将增加到149亿美元,而前5年的总数也不过是67亿美元。摘自《文汇报》《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