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绍文
如今,薪资在人才交流市场中不仅是求职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最敏感、顾虑最多的问题。究竟是否应该公开薪酬,公开新酬对求职者和企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就此问题笔者走访了有关方面的专家。
广州的一位业内人士谈到薪酬公开时说,有些企业声称是论才给钱,有才钱多,没才钱少。这句话貌似合理,其实不然。从科学的角度说每个职位都应当有明确的职责和任职资格,因而有明确的人才招聘价格。我们不否认由于企业要求的任职资格有一个范围,聘用价格也会有一个浮动。但如果企业对任职资格没有明确的要求,薪水也没有谱,谈成什么样是什么样,只能说明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我们曾经点评过一个著名企业的职位描述。在这个公司的招聘启事中,人事经理和人事专员的职位描述竟然基本一样。薪酬没有合理标准也就可想而知。也有些企业担心明示薪酬会让对手了解自己的情况而陷于被动。其实,人才竞争手段不止薪酬一个方面,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国外企业招聘时都会将薪水写得一清二楚。
从尊重人才的角度来说,购买东西的消费者有知情权,个人求职中也同样应该享有知情权。对个人来讲知情权有三个方面: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产品、员工情况和企业文化;岗位情况,包括职责、内容、目标、相邻部门和晋升;薪资福利情况,包括固定收入、不固定收入、福利和脱产培训情况等。
北京的一名人事技术专家表示,企业和员工之间只是劳动力的买卖关系,作为员工和应聘者没有权利了解公司的薪资结构,这是公司的机密。薪资结构非常复杂,同一职位薪资有不同的档次,薪资定档要根据对应聘者的面试、经验等情况,所以公开也只是个大致的范围。国家也没有必要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干涉,如果强行公开会造成很多弊端。
企业薪资在内部也不宜公开,强调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人是主观的,和别人比总是觉得自己好。产生不必要的内耗。国内在隐私观念上比较缺乏。这一点在国营企业尤其明显。国企的员工都要求薪资公开,因为国企是全民所有,员工接受不了薪资差距太大。然而拉大薪资差距也正是知识经济所要求的。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公司的一位专家指出,让企业真正公开薪资是不可能的。现在很多企业本身对市场都不清楚,对自身企业同职位的薪资应该如何定位也不太清楚。在发达国家,企业对薪资的调查分析比较完善,有完备的数据储备,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和企业自身情况调整薪资结构。但在我国,从近一二年开始才刚进行比较广泛的现代企业分配制度调整。各企业对市场薪资进行的调查很粗糙,对内部薪资结构的构建缺乏论证。一些数据往往包含了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和职位,没有详细的划分,无法进行具体分析,只能是作为初步的参考。
从合理性角度说,应聘者有权了解企业的薪资情况,但实际上很难获得这方面的信息。要想获得这些信息,人们往往是通过亲自去听。实际上咨询公司在这方面的信息是准确丰富的。因为市场需求量小,个人的承受能力差,目前还没有咨询公司开展为个人提供咨询服务。只是在做个别业务如猎头时才会向个人提供。不过这项业务将是咨询公司的一个发展方向。
另一名合资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知情权不能片面理解。知情权并不意味着对企业所有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从公司角度来讲,我们会力求使职位透明化,向应聘者详细地介绍职位职责和要求。在确认被录用之前也会详细说明公司所能支付的薪酬。但这属于公司的秘密,不仅在公司之间是保密的,在公司内部,员工之间也是保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