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拼装黑车防不胜防 各种型号均有劣质产品

2001年04月06日 09:40  中国青年报 

  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拼装黑车何以上路》,对福建省石狮市不法企业拼装黑车案进行了追踪报道。而不久前,有媒体透露,北方的内蒙古就有消费者买到了拼装车。汽车市场的造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将汽车替换零部件和材料进行拼装、改装,这样的“新车”往往令消费者防不胜防,一旦购买就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

  非法拼装黑车者气焰嚣张

  此次调查石狮市不法企业拼装黑车案,打假办调动了专案组,国家经贸委、公安部、监察部、质量技术监督局,并有国家汽车质量检查中心的专家亲历现场鉴定、举证,集体打假。

  通过《焦点访谈》节目可以看到,由报废车、不合格配件组装的汽车,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大部分是手工制作。生产车间设备简陋,在现场专家面对既没有设计也没有检验便出厂销售的黑车很是恼火,这样的汽车上路后便是“马路杀手”,完全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当儿戏。

  而在追查中发现正是有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车辆检测时收取贿赂,违规操作,才使得不法分子能够一路“绿灯”,从容通过重重审查。驾驶证、行驶证、牌照都有人帮助解决,有些交管部门向不法分子发放大量空白年检合格证,年检时只是副证盖过年检,但车辆却没有接受公安部门的例行检查。福建公安部门负责人指出由此类拼装车引发的交通事故149起,涉及人员伤亡69人。

  此次共查出五个制假窝点,共查扣黑车238辆,很多黑车已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其它地区。

  正规购买却遭欺诈

  有些消费者可能贪图便宜,从不规范的销售商那里买到假车。但内蒙古发生的案件却不得不让我们多一些忧虑。一位叫欧雷的先生以贷款的方式,在呼和浩特市紫维汽车有限公司买了一辆富康跑车。但买后不久便发现该车的前后保险杠是纸做的。

  为此,他到生产厂家查阅神龙富康公司的汽车目录,发现该车是原厂生产的普通型富康车改装而成的。按理,欧雷的购买手续是正规、齐全的,可纸做的保险杠又是从何而来呢?欧雷认为紫维公司的行为构成欺诈而拒绝付款,将其告上法庭。但一审和二审法院都以欧雷“没有提供充分事实证剧证明紫维公司存在欺诈”为由,驳回欧雷的反诉请求。

  炜衡律师事务所的江小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认为,此案件涉及到法律很多深层的问题。本来简单、明显的事实,为什么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满足?其实举证的责任应更多由经销商来承担。现在虽然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行业领域也有相关条例规定,但具体操作起来却会遇到不同解释、不同理解。江律师认为不能过分强调消费者的素质,这样会使市场操纵者和管理者责任淡薄。很多人在买车时并不太懂汽车的专业知识,对于目录也不可能一一查证,工商部门要担负其责任。

  再有,时下流行个性化装饰,经销商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也对汽车做了细微改动,如安装VCD、添加一些装饰、替换座位的面料等等,这种情况经销商必须向消费者交代清楚,不能隐瞒情况。

  便宜离谱的车要谨慎购买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且小刚谈论此事时,强调像上文中提到的事件在北京尚未发生。他认为,汽车生产工序复杂,技术要求很高,粗糙简单的拼装难以蒙混过关。车辆拼装在二手车或农用车中可能多些,而且不法分子一般找偏远地区销售,京城几大车市管理都很严格,不法车辆难以进入这里流通。

  作为市场管理者,北方汽车交易市场的副总经理李曼丽对于扰乱车市的不法行为很为消费者鸣不平。她认为,市场只是为经销商提供统一场所、进行规划管理,如果真的出现欺骗消费者的情况,他们有责任为消费者讨回公道。汽车是大件消费品,售后的服务尤为重要,买车时不能单纯考虑价格因素,对于购买后的使用情况也要关注。同时她告诫消费者,现在汽车市场各种品牌竞争激烈,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车价是相对稳定的。加上面向家庭,利润有限,价格的浮动一般在2000—3000元,如果动辄杀价几千,甚至上万那样的离谱,就要谨慎购买了。

  各种型号车的配件都有劣质产品

  国家机械局早就明令禁止非法拼装汽车,然而不法者在暴利的驱使下往往铤而走险,尤其车市日益火热的今天。近期沿海某市质量检测中心对20家经营汽车配件的门市部进行检测后发现,几乎各种型号的轿车、货车、客车、中巴、面的、家用车、摩托车等所用配件中都有劣质产品,其中有近1/3配件无产地、无货号、来路不明。行内人士称:这种配件都是非法交易的报废汽车配件的重新“投胎”。非法交易的报废汽车带有很大问题,不但隐患多、安全系数低,而且噪声高、油耗大、污染严重,直接给人们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据有关交通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近3年的交通事故中,超期服役的汽车占41.2%%,使用伪劣零配件的占13%%。从近两年来国家监督抽查的情况看,汽配产品的平均抽样合格率还不到70%%,一些重要的安全件如制动器衬片、制动软管合格率仅为44.4%%和33.3%%,罪魁祸首是假冒伪劣产品。

  在汽车市场造假行为也许只是个别地区的现象,但我们的身边会不会有此类拼装车出现呢?现在有了前车之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应逐步成熟,警惕黑车陷阱,不要让这种忧虑变成现实。(本报实习生赵庆国)《青年时讯》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策划-恒大3点胜首尔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