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新闻 > 正文
 

国资委第七次对电子业警示 家电业徘徊十字路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11:07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张琼霞 实习生 伍超

    “中国的家电行业目前仍处在不成熟、动荡的状态。”在上周顺德举行的“2005中国家电行业峰会”上,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中对会上各种“中国家电行业已达辉煌高度”的说法发表异议,“如何保证利润,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成为‘先导性’的角色,而不是‘应对’的角色,是我们每个企业都应深思的问题。”刘福中的担忧不是
没有道理。继国家发改委和信产部警示上半年电子百强企业整体利润下滑53%之后,国资委近日第七次对电子行业发出警示:今年1至8月47家国有重点电子企业利润加速下滑,8月份更是首度出现亏损2.8亿元。一切迹象表明,中国的电子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电子行业利润跳水七成

  家电行业的利润成绩单从来没这么难看过。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今年前8个月,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9%,增速比1-7月加快2.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1.9亿元,增长22.3%,增速比1-7月加快2.9个百分点,但是,收入增长并不能解决利润问题,47家企业实现的总利润只有16.7亿元,同比下降75.8%。其中,今年8月份这47家重点电子企业8月份甚至首度“见负”,共亏损2.8亿元,降幅比1-7月扩大9.3个百分点。事实上,这已经是国资委第7次向电子行业利润跳水的现象提出警示。除国资委外,此前国家发改委、信产部也分别发布警示。其中信产部数据显示,包括华为、中兴、海尔等在内的“电子百强”企业今年1到5月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同比下降53%,其中前10家企业中有6家利润大幅下降,3家亏损。其中京东方亏损5.15亿,利润同比下降181%;TCL集团亏损10.8亿,利润同比下降266%;上广电利润总额只有1664万,同比下降97.52%;康佳集团利润同比下降44%。47家重点电子企业用8个月的时间,实现16.7亿元的利润总额。而两年前一家企业全年的利润总额便已接近这个数字。记者查阅年报发现,2003年单TCL集团就实现利润总额13.5亿。保持高速的增长速度也是2003年中国家电行业一直津津乐道的“辉煌”,然而,从2004年开始的一场寒潮,给家电行业浇了一头冷水,国资委、信产部、发改委等部门的频频警示表明,电子行业正以利润加速下滑的方式迅速滑入冬季。对于上半年的利润下滑原因,国资委分析认为:“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幅已经超过收入增幅,实现利润大幅度下降。”记者查阅各大企业的半年报也发现,原材料涨价使得空调、冰箱等对原材料依赖度高的行业遭遇“灭顶之灾”。其中,由于占海尔整个营业收入70%以上的冰箱、空调主业的“业绩不佳”,使得海尔上半年的净利润首度出现大幅下滑;长虹空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99.24%,但由于成本也同比增加101.63%,因此出现毛利率的下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海信冰箱身上。而春兰空调发布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则显示,因原材料上涨原因,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下降超过50%。

  过度竞争透支未来降价空间

  实际上,“原材料涨价”只是表面原因,背后隐藏着更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模式与核心竞争力,是否适应全球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耐人寻味的是,对原材料价格依赖度相对较弱的平板行业,在经历了半年的新技术跃进后,迅速地走进“薄利时代”。从今年3月底LG中国营销总裁边京勋表示“42英寸

等离子万元以下价格绝对不正常”,到“8000元是平板电视普及价”,再到国庆期间,北京市场上出现的6000元以下的32英寸
液晶
电视和42英寸等离子,平板电视价格每季度都以一两千元的降幅在猛跌。“现在的平板电视基本上都在亏钱。”彩电业观察家刘步尘表示,“通过牺牲价格来快速抢占市场的先机。但是一旦降价降得太快的话,虽然占有了市场,盈利却不存在了,就成了揠苗助长,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整个家电业是一种虚热,在透支未来可以降价的空间。”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也认为,彩电、手机、DVD影碟机等行业集体进入过度竞争时代,低价产品过多,同业竞争太激烈,规模大、产量多并不是好事。同时出口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原材料成本越来越高。这就出现了一个循环怪圈,在大家都降价的竞争中,一个企业如果要笑到最后,就得承受眼前的利润陷阱,继续通过价格跳水来抢占市场。但是,尽管“增量”了,企业却没有真正得到“增收”。对此,刘步尘认为:“这种透支未来的方式,导致了企业单一地依靠一个行业去支撑整个企业,由此而产生非常高的风险。”“这是一个产业不长远的表现。”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中深感担忧:“目前国内的家电销售除了降价,没有其它营销方式,问题就在于,大量的降价利润从哪来?事实上,中国的家电行业目前仍处在不成熟、动荡的状态,不断有企业被淘汰掉,包括曾经非常辉煌的大企业。这不但是对企业生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整个产业如何提升的考验。”

  成本优势走到十字路口

  中国家电企业频频打价格战的底气,来自其成本优势。“但是,我们的成本优势还能坚持多久呢?”几乎所有的专家都提到了这个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单就成本优势而言,印度已经逐步成长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今年6月底,印度的Videocon与法国汤姆逊达成协议,收购汤姆逊在中国、墨西哥和波兰的阴极射线显像管业务,并被业界称为“印度抄中国彩电业后路”。“据我们的调查,珠三角、长三角两大家电制造基地的劳动力成本,包括工资支出、各类保险、饮食住房补贴等,大约在1500元左右;而我们的邻国印度,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只有900元左右。”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马德军上周末向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会随着我们国家的连年快速发展而逐渐在变弱。”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到中国设厂,中国本土企业一直引以为豪的成本优势也成了这些跨国公司的优势,兼顾本土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他们,正在努力拉小与中国本土企业之间的成本距离。“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而言,以前所取得的辉煌都是客观条件赋予他们的,即中国有比较好的生产要素成本优势,而不是他们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治理结构给他们带来这些收益。”中国帕勒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家电业专家罗清启表示,“而现在,单纯靠成本优势参与竞争的方式即将结束。一方面,到中国设厂的跨国巨头们已拥有了与本土企业同样的生产要素优势,另一方面,开始尝试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国外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要素优势。”在罗清启看来,近两年来家电企业开始走国际化道路,便是在这种成本优势逐渐变弱的忧虑下,谋求突围的一个尝试。“在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方面,中国的产业利润是微薄的,在这种利润微薄的环境中如果要生存、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短时间内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扩大规模。”然而,TCL整合汤姆逊和阿尔卡特业务的频频坎坷,又让家电企业迷茫起来。“中国企业目前有没有这个实力去盲目扩大规模?”刘福中表示怀疑,“中国家电行业已经产能过剩,再扩大规模,只能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和投资浪费。”而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在上周末的“2005中国家电行业峰会”上表示,当前中国家电企业盲目追求规模的做法,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美的接下来会走稳健经营的道路。”何享健对记者表示。就连一直主张“家电企业应积极尝试国际化”的刘步尘也坦承,必须在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下,才能有计划地进行扩大规模。

  改变竞赛规则

  什么才是中国家电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呢?刘福中用一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来说明问题:“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下决心不再睡觉了,乌龟只好想另一个办法,把路线安排过一道河,兔子跑到河边就过不去了,结果乌龟又赢了这场赛跑。”在马德军看来,规则的改变可以影响到竞争的结果,中国家电行业要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中最下游的位置,就要努力通过高技术的产业化和专业化,通过进入国际标准的世界,来获得未来市场的话语权。“未来的竞争就是标准的竞争,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马德军表示。对此,刘福中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可惜每次国际产业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都是属于‘应对’的状态,而不是‘先导性’的状态。”借助外来压力实现升级的中国技术,往往要被动挨打,直至在高额的专利费下陷于崩溃。“DVD行业的前车之鉴就是最好的镜子。”刘福中认为,中国企业要在国际标准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走“资源共享”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其中,最有效的是信息共享。“然而,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企业可以和国外企业合作、交流,但是国内企业之间交流却非常少。”事实上,在此前本报记者采访“机电商会拟组织家电企业抱团应对欧盟环保指令”的题目时,几乎所有的受访企业都向记者表达了一个疑问:“中国企业真能团结吗?”对迫在眉睫的欧盟环保指令尚且如此,要中国家电企业实现“可有可无”的资源共享特别是信息共享,可谓是困难重重。从高清碟机行业的三大标准争霸,到高清电视标准的清华、交大之争,再到

数码相机国家标准的迟迟未能出台,背后正是中国家电行业各种“不合作”的利益冲突。不过,希望还是有的。本月14日高交会期间,国内三大信息产业标准组织———闪联、BMF-T、EVD标准工作组与AVS工作组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确认组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尽管这次联手会否流于形式仍受业界的普遍担忧,但毕竟已经是打破僵局。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