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上海航空工业开拓新航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09:24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丁波) 有着悠久历史的上海航空工业正在努力开拓新航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上海飞机厂建厂 55周年庆典上获悉, ARJ21新一代支线飞机的研发工作有序推进,波音 737飞机水平尾翼的生产能力已提升到每月 17架的水平。

  成立于 1950年的上海飞机厂从飞机维修起步,上世纪 70年代后,成功研制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客机———运 10飞机;改革开放以后,与麦道公司合作生产了 35
架MD— 82、 MD-83型号飞机,并作为主制造厂完成了 2架 MD— 90干线飞机。之后,随着麦道公司并入波音公司,对外合作项目中断,上海航空工业步履艰难。从 2003年底开始,有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在上海、西安、沈阳、成都等四大飞机厂同时开工,上飞厂负责总装和水平尾翼等部件制造。

  上海飞机厂负责人昨日透露,ARJ21飞机的全部详细图纸将在近 1— 2个月之间完工,这将为全面生产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ARJ21的部件已经在上海开始生产,总装工艺设备也在准备过程中。远在西安、沈阳、成都等地的ARJ21部件生产也有序推进, ARJ21的机翼已经在西安开始制造。整个项目研制人员都在排除各种困难,力争按节点完成研制工序。据了解,按照原计划,第一架 ARJ21飞机将在 2008年正式投入运营,其座位数为 70座— 90座,适用于中、短途的支线飞行。

  与此同时,上海飞机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波音 737水平尾翼代工基地。到目前为止,上海飞机厂已完成 655架波音 737水平尾翼的生产任务。

  月生产能力已经提高到 17架,占到全球波音 737水平尾翼生产总量的 70%左右。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同时透露,大型干线飞机生产项目还在调研考察之中,通过研制支线飞机项目和部件代工、飞机维修项目,上海正向中国民机制造和维修基地迈进。

  相关链接 上海生产过的飞机机型

  运 10飞机: 1976年 10月第 1架交付试验,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不能制造大型飞机的空白。

  MD— 82、 83飞机: 1985年和 1990年中美先后签订 MD— 82和 MD— 83合作生产协议,到 1994年 11月由上海飞机制造厂完成生产。

  MD— 90飞机: 1992年 3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麦道公司签署合作生产 40架 MD— 90干线飞机, 1998年 8月,合同修改为制造两架 MD— 90。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12,8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