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业面临二次变局 资本手段扩张节能标准推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9日 17:26 北京青年报 | ||||
资本手段扩张节能标准推行 原本定于今年7月开始实行的冰箱能效等级标志制度因为某些原因而被推后了,但其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却并未因此而减少。“20年来,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大洗牌,第一次是在1996年,因无氟冰箱而起;第二次就是由即将实施的冰箱能效标志制度带来的。”在冰箱行业浸淫了20多年的新飞电器总经理李根说。 与节能标志制度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几家业内巨头的不同市场策略:科龙电器的大股东格林柯尔宣布出资2.07亿元收购了美菱股份20.03%的股权,由此掌控了中国冰箱业四大企业之中的两家,大肆扩张的心态一目了然;与其相反,伊莱克斯(中国)则拟收缩冰箱产品的战线,将市场归聚于高端区域,很可能会放弃一些冰箱生产基地。而此前一直行事谨慎的新飞集团,突然向外界宣布,投资数亿元人民币进入专用汽车领域,其首批生产的冷藏运输车已经下线并交付给用户使用了。 在行业洗牌来临之际,巨头们的动作截然相反,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能直觉地感到冰箱业变局已近,但对于飓风究竟从何而起,却众说纷纭。 -扩张还是收缩 在成功入主美菱股份后,顾雏军春风满面地大述自己的豪情壮志,称格林柯尔目前在冰箱业所控制的产能已达800万台,位列全球第二,而且还将继续扩大,下一步将使这个数字达到年产1000万台,成为全球第一。 在中国市场,此前在“强人”刘小明的推动下,伊莱克斯(中国)曾试图在冰箱产品上全线覆盖,但现在,刘小明已被撤换,新上任的总裁正着手实施重大策略调整,拟收缩战线,将市场归聚于高端产品类别。这与格林柯尔的大举扩张形成泾渭之别。而海尔有关人士则认为格林柯尔的扩张对其未来战略不会造成丝毫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冰箱业这几年活得很不舒畅,真正赚到钱的可能只有海尔和新飞两家,新飞在主业稳健发展的同时,利用其制冷技术进军前景广阔的专用汽车领域,通过相关多元化扩张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可能更为明智。 海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人士说:“以中国冰箱业目前的 处境来看,最紧迫的问题不是做大,而是做强。”而新飞的有关人士则认为,格林柯尔的冒进反倒可能给其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原因是,扩张之后必然面临艰难调整,而一旦调整,就会带来市场动荡,竞争对手大可乘虚而入,更何况还有出现调整彻底失败的可能。一个佐证是,2002年,科龙的市场份额不升反降,以致让长期居于第3位的新飞抓住机会从头跃过,抢去了行业第2的交椅。 -强制节能在于优胜劣汰 去年下半年,从家电口的一些部门传出消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开始修订冰箱产品相关能效等级,国家经贸委也在制定产品能效标志管理办法,从2003年7月起,进入市场的冰箱产品必须贴上能效等级标志之后才可销售。尽管其实施时间要推后,但这个制度必定要强力推行。 今年4月初,冰箱节能新标准———《家用电冰箱电耗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在京通过有关部门联合审定,按审定通过的报批稿,以后冰箱产品将根据其能耗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其中D、E属于国家要强制性淘汰的产品。 至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这一政策的目的,首当其冲是节能和环保。有关统计显示,中国冰箱保有量高达1.3亿台,其耗电量占到了居民全部用电的50%,以未来15年 来计算,这1.3亿台如果全部换为节能冰箱,每台节省用电1/4,其节省用电的数量相当于葛洲坝水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以上。 而其另一层隐含的深意在于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中国冰箱业早已供大于求———年产能超过2500万台,而内销仅有区区不足1000万台———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场份额曾向优势品牌集中,形成了所谓的“四大家族”,但在多年拼杀之后,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近年来部分厂商更利用一些闲置的生产线大搞贴牌加工,使市场上的品牌再次陷入庞杂状态。之所以如此,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因为中国冰箱产品的相关标准门槛太低,很多早该淘汰的生产线仍然死而不僵。 “这一举措将导致整个行业的大洗牌。”新飞电器总经理李根说:“我在冰箱行业前前后后已干了近20年,在我看来,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大洗牌,第一次是在1996年,因无氟冰箱而起;第二次就是由即将实施的冰箱能效标志制度带来的。” -行业洗牌就此展开 1996年,在国家提倡无氟冰箱时,大多数厂家顾虑成本因素踯躅不前,新飞却放手一搏,结果市场反映之好超乎想象,经此一役,新飞一举突入行业前三名,与海尔、科龙、美菱并称为中国冰箱业的“四大家族”,而部分前期曾风光一时的品牌如长沙中意等则由此快速委顿。 按李根的说法,能效标志制度一旦正式实施,将导致冰箱业发生至少两大重要变化:其一是多数的区域性品牌可能就此彻底退出市场,原因是,这些品牌的生产线原本就是老式设备,更加之由于缺乏资金,长期未进行过技改甚至检修,现今已经陈旧不堪,根本不可能满足节能冰箱生产的技术要求。其二是大品牌往昔的市场均衡也可能会被打破。尽管自2000年起,市面上就有不同品牌的节能冰箱出现,但更多的是“概念产品”。现在,有些厂家因为投入、市场价格波动等原因,相反却有点虚与委蛇了。 因为将能效标志制度的实施视为继1996年无氟冰箱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市场契机,海尔、西门子、伊莱克斯等品牌都花了大力气,其中海尔据称已有6种型号通过了欧洲的A+节能标准,伊莱克斯和西门子由于其欧洲背景,传统上就一直比较重视冰箱节能的研发推广。新飞两年来,在此方面投下的研发和推广费用累计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目前其所有产品均为节能型号,据悉,如何抢占节能冰箱制高点,即为新飞去年大张旗鼓的所谓“虎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另外,如何在制度正式实施前有限的缓冲期内消化掉库存产品,对于个别厂家而言也是一大难题。据中国节能认证中心王若虹副主任透露,最快在今年年底,冰箱能效标志制度就可能施行,尽管会留下一定的缓冲期,但在政府机构采购上,明年起很可能将一律采用节能冰箱。一位在业内颇有影响的冰箱经销商直截了当地说道,“如果看不到这个节能冰箱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定决心集中资源进行突破,领先者也可能掉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