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龙美丽业绩之外,空调业惨淡一片。但是,有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对科龙中报投了弃权票
2002空调盘点(二)-李瀚
截止2002年8月27日,国内5家以空调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都亮出了自己2002年上半
年的业绩。然而,自2002年7月19日,中国著名家电企业青岛海尔率先亮相,告中期业绩大幅度下降近50%,给整个空调行业吹来一缕寒风以来,其他空调类上市公司也陆续亮出了下降的中期业绩。
看不懂的科龙和普遍下滑的趋势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除科龙“逆市飘红”,出现惊人优良业绩外,只有格力一家保持了稳定的走势,其他三家上市公司都出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度下滑,其下滑幅度在40%-45%之间。
科龙无疑是今夏表现最为优异的企业。数据显示,科龙上半年在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局面下,主营业务利润仍出现了10%的上升,其净利润增幅更是惊人,从1900万猛增至1.12亿元,增幅达470.5%!净利润总额直追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都遥遥领先于它美的。这不仅让业内人士大呼“看不懂”。科龙对此的解释说,这是由于主营业务利润增加、期间经营管理费用下降所致。
不过,相较于其他四家企业而言,科龙是最需要良好业绩替自己“正名”的。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的科龙,自今年戴上ST的帽子以来,若继续亏损,势必遭退市之威胁。不过,我们注意到,有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对这份中期报告投了弃权票。
在科龙美丽业绩之外,空调业似乎惨淡一片。
雄霸同业的海尔,其净利润下降45.15%,几乎逼近下降50%就要公告业绩预警的“红线”;另一巨头美的,在主营业务利润增加18.58%的情况下,净利润仍下降39.57%;而三巨头之一的格力,尽管保持了净利润稳定,不过主营业务利润却下降了29.15%;春兰的命运与海尔类似,净利润也下降了41.70%。
数据显示,空调企业遭遇了2002夏季寒风,其程度仅次于2001年年中的彩电业。
是谁带走了空调企业的美梦?
2000年,是中国空调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几乎所有家电企业都在介入空调领域。市场上,无论是消费者熟悉的家电品牌,还是不熟悉的新小品牌,无论是否拥有空调制造能力、是否熟悉这一领域,都在向市场提供空调产品——不论是自产的,还是OEM(委托加工)的。
这样的疯狂下,空调业的美丽蛋糕迅速被大小企业瓜分;而空调业仅存的利润美梦,也在这样的疯狂下迅速坠落。
结果显示,空调业的高利润盛宴仅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时至2002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夏季的凉爽气候,两大因素夹杂在一起,共同压迫着所有的空调企业。即使有企业的外销比例逐渐增大也未能挽回今年业绩下降的趋势。(外销情况见表2)
空调业2002年冷夏的遭遇,在权威机构数据发布中得到了呼应。2002年8月26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了上半年家电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其中特别提到空调业由于气候、竞争两大因素,业绩大幅度下滑。家电协会公布的数据更是具体描绘了竞争的残酷。2002年1-6月,前5家主要空调生产企业产量779万台,占全国比重36.9%,销量755万台,占全国总量的比重38.2%,较去年底的49%大幅下降了10个百分点。
空调业被业内人士戏称为“靠天吃饭的城市农民”。然而,即使没有今年冷夏的因素,激烈的价格竞争依然将毁灭人们的美梦。家电协会已有观察表明,空调业进入门槛极低,行业领跑者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产品集中度将进一步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