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杨(北京)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环保的新时代,从国人将环保和环卫混为一谈到空气污染指数进入天气预报,环保在我国的群众基础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环保这杆大旗下随者云集。不仅出现了环保知识水平普遍的反年龄递增现象(即学生高于成人,成人高于老人),就连本来完全不关心环保的人,也知道关心自己就得关心环保。
不过,在出现环保新形势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成千上万的股民可以对宏观经济走势侃侃而谈,数以亿计的家长可以指点教育体制改革,就是说,他们对这些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知识背景很好,相比之下,环保呢?近年有两件事情使我对国民的环保知识素质有了管窥的机会:淮河治污行动时,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河南莲花味精厂采访治污效果,那个厂长当众把污水处理厂出口的水喝了下去,那个记者当场把此事作为治污成果传递给千家万户,此事我姑且称为“喝水事件”。稍有环保知识的人都会知道,污水的排放标准是综合考虑了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现有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的,味精厂的污水即便经过治理达标排放,那水质也远劣于污染河流,更达不到入口的地步。将这样的污水治理到自来水的水质,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这是一个典型的作秀行为,然而,它蒙蔽了这个应该是一个环保支持者的记者,并通过他蒙蔽了更多的人。如果记者对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国家排放标准的制定有起码的了解,喝水事件可能发生吗?换个角度看,如果不是这个厂长相信大众的环保知识贫乏至此,他敢这样做吗?这是一个对公众环保水平有透彻理解的违法者对公众环保水平的公开戏弄。不幸的是,类似的事直到现在我还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
公众的环保水平真正提高了吗,或者绝大多数仍然停留在感性阶段?后来发生的另一件事情使我不得不更加确信这种怀疑,此事我称为“犰狳事件”:北京电视台的《东芝动物乐园》是一个现场栏目,参与节目的观众有数百人。然而,当介绍到犰狳这种常常作为生物多样性重要意义例证的动物时,从嘉宾到观众,无一人知晓。犰狳是除人外唯一能感染麻风病的动物,对医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媒体上的出镜率并不低,可是,文化首善之区的数百观众对此竟一无所知,公众环保水平可见一斑。这两件事使我不得不认为,我国的环保对大众来说仍停留在感性阶段,态度有了,却缺少起码的知识背景去支撑。真正将环保作为一个切身利益关注点去投入精力的人,还是太少,还没有形成气候。
我们知道,全民环保的要旨在于通过全民正确的环保意识和认识来影响决策机制和内容,从决策上体现环保。关心自己就得关心环保,如果没有普遍的正确的环保认识,恐怕许多人连正确关心自己都做不到。所以要落实这种关心必须要把环保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如果上市公司“莲花味精”敢在业绩上公然做“喝水事件”那样低水平的秀,股民肯定弃之如敝屣,因为许多股民的财经背景都很好,看新闻测行情,从一叶落知天下秋不是难事,眼里不会揉沙子。这是他们主动接受系统教育,了解基本原理的结果。而我们很多人在参与环保活动时,是否也有股民一般的“钻劲”呢?从记者到大众,对环保的了解是怎么来的呢?往往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没有体系化的东西。所以,才会有“喝水事件”;而环保好像本身并没有太影响生活,没必要多了解,才会有“犰狳事件”。如果每一个人都把环保作为一门大众科学那样去了解,我想以后再出什么事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因为人民的眼睛亮了,有些人的胆子就小了。
当然,就像股民要炒好股必须有一个知识背景一样,要有“科学的环保”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打一个系统的底子,才能去自己探究,去参与。这绝不是道听途说可以得来的,必须按科学的编排程序一步一步学出来。可这样系统全面又深入浅出贴近生活介绍环保的东西有吗?环顾四周,我只看见一些行为规范、环保口诀,鲜见这样图文并茂、成龙配套的小册子。看来,要真正壮大“绿党”的队伍,环境活动要做的事还很多,至少急需环境教育来开路,需要各种媒体在报道各种事件时附上一些必须的知识背景,并争取做到能用系列化的方式将与生活有关的环保说得清清楚楚。毕竟要真正达到全民环保的境界,没有全民懂环保是不可能的。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