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经济掀起的惊涛骇浪逐渐平息,风光一时的“海龟派”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焦点。不过,一场由他们所带领的留学归国潮持续了下来。如今,留学归国人才不仅是国内人才市场上的“钻石王老五”,成为各地争夺的目标,他们回国后受到的礼遇和飙升的身价,更成为推动新一轮出国留学热潮的直接诱因。
海外归来身价高
对于留学归国人员的竞相吸引,这两年来一直是京沪人才比赛的重要内容。北京打出中关村这面大旗,开辟了为归国人员服务的“绿色通道”,对前往中关村投资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实行“快办单”制度,为来京创业或工作的留学人员办理特别的“工作寄住证”,提供生活工作上的一切便利。最近又出新举措,对留学人员在京创业,可给予2万~2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经费资助。
而上海市政府早就设立了“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专项资金”,对来沪留学人员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资助,并且将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投资起点金额降到1万美元。他们甚至还组织了大规模的海外招聘团,开赴美国纽约直接招揽人才回国。
除此之外,广东、江苏等地也不甘落后,纷纷出台了专门针对留学归国人才的吸引政策。近日,国家五部门又联合出台了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新政策,进一步表明,海外留学人才资源就像一座大金矿,大有潜力可挖,而国家正在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为他们的归来提供更为充足的理由。
海外留学人员归来后为何如此吃香?他们的含金量比一般人才高出在哪里?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近几年的“海归人才”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成归来”,与他们在海外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带回来的,往往还有来自外国的投资、项目和产品,这些对一地的经济发展无疑能够起到很大作用。而在目前“入世”在即、国际化人才紧缺的形势下,那些游历过海外国家、操着流利外语、拿外国文凭、有硅谷或华尔街工作背景的“海归人士”,即使空手而来,也已经叫正求贤若渴的企业老总们眼睛发亮了,重金聘请自然不在话下。
正因为此,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人认为,留学回国的人会被周围的人“高看一眼”。
为求价高出国忙
要说“出国热”绝非这几年的新鲜事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对出国留学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这两年的“归国潮”及“海归人才”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今,出国深造不仅只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以外的重要出路之一,也是没有把握考上国内大学但具备经济实力的高中生毕业后的可行选择之一。外国教育市场向中国敞开,教育资源过剩的国外大学纷纷来到中国争抢生源,出国留学由昔日的“高不可攀”变成了寻常百姓事。若条件具备,到国外呆上几年,“镀一层金”归来,定叫往日同窗刮目相看,还可轻易谋得优厚职位,何乐而不为呢?
与大中学生出国留学热相映成趣的,是城市里的许多白领一族也在为出国奔忙着。他们的心态更加多样,受“海归人才”的冲击而萌生出国念头的特点也更为明显。除去以移民为目的,大多数白领出国的出发点是充电,为个人的职业发展赢得更高起点。有人是因为眼前的事业遭遇到年龄、知识结构的危机,想寻求改变;有人则是未雨绸缪,要用出国的经历来加厚未来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资本。跳过许多次槽、做过渠道、市场等若干种工作的范先生,不久将赴英国就读一所大学的MBA,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做一名职业经理人,留学这一步对于此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大家都来走捷径?
如此说来,出国留学似乎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提供了一条捷径。若要在人才市场上大受欢迎,只管想尽办法出国“镀金”一趟回来,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专家提醒:出国留学要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自费留学,费用高昂,要想得到更高的回报,就必须做出良好的计划,尤其是对自己的专业、前程的设计要格外重视。许多人把能出国当做第一追求目标,为了出国宁愿放弃国内有前景的专业,负债而行,在国外捧起并不适合自己的书本。许多盲目留学者融不进当地社会,只在语言学校混日子,还有一部分人不得不放弃学业转而“练洋摊儿”。因此,在做出出国留学的决定前一定要经过谨慎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情况考虑,切不可盲目跟风。
国家鼓励和吸引在海外留学的人才回国创业,给予了他们种种优惠政策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这些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入世”以后,国际间的人才流动会更加活跃,出国、归国将越来越成为寻常事。而人才市场遵从优胜劣汰的法则,竞争将更加激烈。有真才实学的、短缺的人才会被很快发掘,受到重用,得到大展宏图的机会;而那些漫无目标、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出国“镀金”者,回国后也很难禁得住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会被逐渐淘汰。(唐郢)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