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复评并非走秀 仅基金公司有落马之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13:1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汪涛 上海报道 10月20日,历时三天的社保基金管理人资格复评在北京怀柔拉开序幕。 并非走秀
纵然有着充分的准备,复评时的紧张气氛依然让12家参选机构惊出一身冷汗。 按照原定程序,每天复评四家,各家自主陈述一小时,答辩一小时,每家参与复评的人数不超过6人。基本按照地域远近和公司名称字母先后顺序进行。 20日,湘财荷银、富国率先复评,21日,华安、国泰、海富通,到记者截稿时,复评仍在进行,预计为期三天的复评将于22日下午6点结束。 “复评首先是机构自己发言,然后社保基金评审委员会根据机构送报材料和问卷,展开询问。”一位刚刚结束复评的机构人士介绍,“出乎大家的预料,委员会的问题十分尖锐。” 复评过程中评审委员会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产品设计,社保产品的稳定性、增长性。高西庆等曾表示,社保基金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社保投资不只是安全第一,而且是安全至上。 其次是公司治理,投资理念和投资流程是社保理事会最为关注的。 理事会就此提出的问题多达15个,其中还嵌套着若干子问题。调查涉及公司的基本投资理念,详细的投资流程、风险控制等,并且,理事会要求“以实例说明,投资组合管理过程中,投资策略的制定与具体实施。” 第三则是风险控制。 由于给每家参选机构的时间只有两小时,现场气氛都比较紧张。 在复评过程中,对于业界较为关注的管理费率等问题,并没有涉及。 “和想象中的走过场截然不同,总体感觉,复评的内容还是非常专业的,这出乎大多数基金公司的预料”,上述人士表示。 落选要有说法 复评过后,大多数基金公司的普遍感觉是社保基金理事会有备而来。 据悉,社保基金管理人评审委员会由9人组成,主要由来自社保理事会和其他市场监管机构的人员构成,大部分委员基金公司都不认识,不过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部主任李克平赫然在列。 委员将为参评各家打分,最后定夺中标机构。 李克平曾公开表示,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需要与资本市场实现良性互动,以促进专业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的运作,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提供多种渠道。 社保基金理事会于2000年9月成立,资料显示,社保基金主要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划入的资金、股权资产等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构成。 理事会由项怀诚担任理事长,成立以来一贯低调做派。 与证监会发审委、以及创新评审委员会做法不同,本次评审委员会9名复评委员的名单并没有对外公开。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理事会低调的风格有关,利弊很难讲清楚,关键是理事会如何保证公平公正。 整个复评过程紧锣密鼓,某基金公司人士复评结束后表示,“复评纪律要求,答辩完后迅速离场,大家并没有与委员会交流的机会”。 基金公司人士认为,此次选秀需要淘汰众多参选机构,社保基金理事会应该从首轮评审开始就让落选机构了解落选原因。 最终花落谁家? 按照社保理事会规定,机构参加复评人员不超过6人,各机构都是精英尽出,以基金公司为例,清一色由总经理带队,投资总监、社保基金经理再加上合规负责人等一干人马浩浩荡荡。 可见参选机构对社保基金管理人资格企盼到了极点,因为资格背后是以“十亿”计的真金白银,更是千金难买的“金字招牌”。 复评结束后,大部分参选机构没有急着返回,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留在北京,静观局势变化,由于结果没有公布,各参选机构对媒体都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 “经历了太多准备,终于进入复评,大家都希望能把握住机会”,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两家入围券商中,中金代表了中外合资券商的不群实力,中信则是上市券商的翘首,在近期诸多新业务申请中均拔得头筹,两者的最终入选似乎定数更大。 综合分析认为,最大的变数在基金公司。 不过,从整体格局来看,加上首轮选中的6家基金公司,基金公司主流社保基金管理人的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 “决定谁将入选的因素很多,包括公司业绩、市场影响力、管理费竞标、申报方案,甚至市场人脉等等。”某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最后的结果最晚在月底甚至下周就将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