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年利润不及基金经理奖金 基金难寻投资目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14:1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谢飞 深圳报道 不久前,瑞银华宝的张化桥带着一帮香港的QFII基金经理到内地考察上市公司。他们怀着当年哥伦布探寻新大陆(资讯 行情 论坛)的心情在内地的龙头上市公司转悠了一圈之后,添了满肚子的狐疑。
青啤利润不及基金经理奖金 “奇怪了,我们考察的都是行业老大,怎么这些公司的利润就这么低呢?”基金经理们对这些被描绘为龙头、航母的企业一年就只有区区百万、千万的利润相当不解。 张化桥笑对其中的一位高级基金经理:“这样说吧,中国啤酒行业的龙头———青岛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600600.SH)全年的利润还不及你去年的奖金。” 青岛啤酒,这家于香港、上海两地上市的公司,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家之一。目前公司在国内拥有47个啤酒生产厂和3个麦芽生产厂,地跨17个省市,规模和市场份额均列国内啤酒业之首。 其生产的青岛啤酒为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公司共有员工3866人,2003年的年净利润为2.5亿元人民币。而香港一些高级基金经理一年的奖金就达3000万美金。 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啤酒企业4000人创造的利润还不及一个基金经理一年的收入,传统企业和金融业收入的巨大落差让人瞠目。 收入的严重失衡,似乎让做实业的人血脉喷张愤愤不平,但张化桥说这番话的本意并不是指责基金经理的薪酬太高。在这个钱生钱的行当里,过多争论基金经理的薪酬并无太大意义,市场最终会说话的,现在拿太多而给投资者回报太少的人迟早会吐出来的。 张化桥真正所指的是,在传统制造业寻找一个值得投资的具有高利润的上市公司是多么难。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看似充满希望与机会的新兴市场,为何股市却往下走,而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又是那么的少? 悲观论调不改 关于中国的股市,除了政府官员们通常乐观地表示要“积极看待取得的成绩”之外,大部分经济学家、基金经理都持悲观态度。 本年度9月在深圳的一次论坛上遇到吴敬琏和许小年。当年的股市大论战中,吴以“中国股市赌场论”著称,而许则以“中国股市需推倒重来”扬名。事隔两年,提及现今他们对股市的看法,两人都坚称:“没有任何改变。” “股票市场的结构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公司的治理结构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的看法能有什么变化呢?” 对于要靠股市吃饭的基金经理们来说,他们比经济学家的感受来得更直接。 让诸多基金经理焦躁的是,去哪里找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 而能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现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现在蓝筹股的价格已经高企,其投资价值已经开始下降。”基金经理无奈地感叹,“到哪里寻找更多的值得投资的蓝筹股?” 基金经理数来数去,既满足开放式基金流动性要求,又符合价值投资理念,市盈率适中的股票仅有几十只。在1300多只A股股票中,瑞银华宝仅推荐了32只股票给海外客户。 中国是世界工厂,新兴发展中国家,难道值得投资的股票就这么少么? 张化桥的观点是,他看好中国的经济,但并不看好中国的企业。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是却没有多少企业能存活五年、十年以上。很多企业是三年、五年的繁荣期,然后就透支倒下,其它企业再接着跟进。 “但我们能买的不是中国的制造业,我们买的只能是具体的上市公司。” 肥水流了外人田 更让国内基金经理们苦恼的是,一些在他们看来值得投资的企业却削尖了脑袋去海外上市。“其实我们并不怕扩容,我们手头有钱,只要是好企业,上市我们都欢迎。”但一些大蓝筹公司却拼命往海外跑,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中石油等一些中字号的大型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使得国内机构无法投资于这些企业。 “这就等于说是我们把这些国内的最好企业的收益给了海外的机构,而我们自己的国民却不能通过投资这些企业享受其收益。” 中国股市高溢价,低效率,似乎已经不值得投资了,但既然中国股市存在这么多的问题,A股的股票存在那么高的溢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海外机构通过QFII趋之若鹜地想来中国淘金? 海外的基金经理说,中国这么大,就不信找不出几个值得投资的公司。 (本文感谢大成基金投资论坛的邀请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