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和基金托管行--权威眼中的2005基金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08:56 证券时报 | |||||||||
基金公司 基金业面临更多机遇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成保良
在过去的2004年,中国基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扩容,年内新增规模超过1800亿元,而整体规模则已经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中国基金业继续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基金业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发展同样为市场所高度关注。从首家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成立以来,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已经走过了两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表明,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基金业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为基金业确定市场主流机构投资者地位做出了贡献。 在刚刚到来的2005年,中国基金业无疑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面对更大挑战的同时,基金业也将会有更多的机遇,从而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招商基金将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展现自身优势,全心全意致力于为中国大众提供优质的专业理财服务。 在此辞旧迎新之际,祝所有关心并爱护招商基金的投资者新年快乐!祝中国基金业在2005年越走越好! 进入分化整合尖峰时刻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华 展望2005年,我们要有在更加困难复杂的环境中求发展的心理准备;我们更相信,机遇总是会眷顾辛勤耕耘的人们。经历六年超常规发展,中国基金公司已达44家、基金品种154只、基金规模超过3200亿份。在逐步成长为证券市场主导力量的同时,基金行业自身也进入了分化整合的尖峰时刻。 在这个群雄纷争的时代,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创新首先表现在产品创新上。今年各种创新的基金产品将纷至沓来,比如更加细分的行业类基金、区域类基金、功能型基金,甚至管理模式创新的基金(准公司型基金)也会越来越多的出现。 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则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创新。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每家基金公司都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重新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并相应调整运营模式和组织结构。比如产品线是大而全、还是有所侧重等。总之,如何把握好新的业务模式是2005年每一家基金公司都将面临的挑战。 与创新的主旋律相伴的是,客户服务会成为基金业发展的一个华彩乐章。高质量的客户关系是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基金公司越来越意识到客户关系不仅仅是市场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基金公司的生命线,是衣食父母。一些走在前面的基金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在2005年会更加深化到基金公司的具体行动之中。 此外,对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定价的争论将会延续到2005年,基金公司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应该要有自己的声音。从闭门造车到全盘接受,再到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估值方法,2005年将会是估值研究深化的一年。 加速扩容有望持续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方河 翻过2004年的日历,迎来了崭新的2005年。经过6年多的发展,中国基金行业已在资本市场中开创了一番新天地,目前已设立基金管理公司40余家,基金资产总规模超过3200亿份。这种加速扩容之势有望在2005年中继续保持。 新的一年,我们对基金行业的发展有很多期盼,期盼政策带来发展新机遇,期盼实现产品创新突破,期盼中国基金业实力进一步壮大。 新一年新的机遇将会很多。去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之后又与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中国银监会联合颁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预计2005年企业年金业务的发展将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同时,证监会关于基金公司开展委托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定也正在制订之中,并将择机推出。相信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会给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产品创新是基金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2004年,华安现金富利基金等货币市场基金赢得了广大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基金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见只要产品贴近需求、设计合理、手续便捷、业绩稳定,就能够获得广大普通百姓和市场的认同。此外,2005年可以期待的是,将有更多的LOF和ETF基金产品新鲜出炉。 2005年也将是中国基金业进一步完善内控的一年。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永恒的课题。 与国际市场互动明显 □上投摩根富林明总经理 王鸿嫔 无论是在市场规模还是在制度建设上,2004年的国内基金业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证券市场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进入2005年,随着企业年金业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等新业务品种的陆续开展,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的纷繁迭出,基金市场在2004年超常规发展基础上会得到巩固,其活力将依然令人鼓舞。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业自身在高速扩容的同时,与国际市场的互动更加明显。例如,在QFII机制方面,截至2004年底,国内共有27家海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其中24家获得投资额度总计达32.25亿美元。QFII机制不仅扩充股市资金管道,更引导国内带来投资理念的变化,并深刻影响着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2005年同时也是中国入市第四年,外资在合资基金公司中的股权可以由33%增加到49%。由此,国内基金业将出现更多的境外成熟市场气息,彼此之间的交融将进一步密切。 可以预见,随着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国内基金业会直接面临多元化和深层次的竞争,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投资管理及客户服务等诸多领域都会发生新的景象。不可讳言,在交叉营销及跨业经营的趋势下,基金业竞争已日趋激烈。由于基金业是建立在投资者高度信赖基础之上的行业,市场诚信度将是基金业赖以生存的根本。纵观海外基金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掌控风险,诚信运作,夯实长远发展的基石,对基金公司而言将是更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走向国际化的长途中,国内基金公司同样要介入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从2004年的“创维事件”和“中航油危机”看出,公司诚信度、治理结构以及风控能力等将较大影响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的可行性。通常而言,公众对基金业保持较其他行业更高的道德操守标准。作为基金业者,应该很清醒认知自我角色定位。我们一方面会本着自律精神来自我约束及管理,在公正、公平与公开的市场环境中拓展业务,差异化经营,国际化发展,努力树立良好的行业典范;同时,也期待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建立业界的公平竞争规范及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最终维护和提振投资大众信心。 托管行 基金托管面临大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 周月秋 从1998年开始的国内托管业,在2005年跨越第7个年头,历经7年发展后的托管业务,已经成为引入注目的行业,并将不断呈现勃勃发展生机,2005年注定是托管业大发展的一年。 投资人获得良好、满意的服务,是托管业发展的根基。经过7年洗礼的托管业,已经具备为投资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 在服务领域方面,托管业务从早期的保管服务越来越多的延伸到涵盖证券市场的各个不同领域,投资人对托管服务的理解也日益从估值、清算、投资监督等方面,逐步过渡到包括绩效评价、风险控制等在内的更为专业的领域,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共同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在服务产品方面,托管业务从最初只对封闭式基金提供服务,逐步向开放式基金、社保、保险、年金和各类委托型资产投资延伸,在监管部门颁布的最新集合信托产品管理办法中,也已经提出试行托管的意见。即使在开放式基金托管中,完全区别于以往以货币资金为对象,转向包含一篮子证券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已经成为托管产品,表明托管对于不同类型产品的适应程度在不断提高,这种适应同时还极有可能成为推动创新的动力。 在服务手段方面,业务运作向完全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处理方式过渡,不仅提高了运行效率,而且对于附加服务提供了日益完善的平台。 这些方面,足以向广大投资人传递出明确的信息,即托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为投资人提供的保管、监督和风险控制服务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从而投资人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 正因为托管领域渗透日益宽广、托管人队伍日益壮大、托管服务日益完善,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2005年是托管业务快速发展的一年。 基金托管业将现新竞争格局 □中国光大银行基金托管部负责人 吴若曼 基金业在经历了2004年的洗礼之后,2005年总体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基金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整个行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内部的重新定位会日益明显;基金公司着眼于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理财的水平,努力打造自身品牌;面对市场的逐步开放,基金业将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在证券市场将继续居于主导性的机构投资者地位。 面对此种局面各方纷纷开始调整策略,主要体现在:发展战略日趋明晰;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些托管银行已经积极参与组建基金管理公司;新的销售模式在不断探索中。 日前,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对外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管理办法》,并在 2005年1月1日起实施。新办法降低了基金托管银行的准入门槛,这促使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到基金托管的队伍中来。 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竞争格局下,光大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定期召开基金产品选型会,从源头上杜绝决策风险;不断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建立先进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大客户服务力度。 总之,中小商业托管行为了在新竞争格局下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应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谋求投资者、管理人和托管行三方共赢的托管模式。 行业内部面临重新定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在经历了2004年市场规模的高速扩容后,2005年基金业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整个行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内部的重新定位会日益明显。基金公司着眼于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理财的水平,努力打造自身品牌。面对市场的逐步开放。 1、基金业总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行业内部分化趋于明显 1) 发起人的多元化 随着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出现实质性进展,基金业在2005年将形成中资基金公司、合资基金公司以及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2) 业务品种多元化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增多,基金公司的业务品种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销售渠道多元化 2、基金公司走向差异化经营 目前国内的基金公司无论从产品设计、投资风格,还是业务运作上都有趋同的现象。由于产品和服务上的无差异化,基金业的竞争开始转向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未来基金公司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鼓励差异化经营,通过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形成市场特色。 3、基金市场作为金融领域开放程度最高的市场之一,将进一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4、基金公司管理向精细化发展 由于大批机构投资者,诸如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在2005年将大举进入资本市场,为了争夺有利的客户资源获得业务范围的拓展,基金公司的管理将向精细化进一步发展。 中国基金业将步入黄金时代 □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华区业务董事兼中国代表 宫里启晖 中国市场目前面临的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基金发展的一大困窘。事实上,中国投资者目前的心态以及中国股市目前面临的处境,都可以从日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寻求借鉴和启示,通过中、日市场历史发展的纵横比较,我认为目前制约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在2005年走出发展滞后的瓶颈步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阶段一:1949.9.1~1961.7.18 日本 东京股票交易所自1949年9月1日重新开始交易,至1961年7月18日,其股指由176.89点攀升至1829.74点,股指上升了10倍。 阶段一:1992.1.2~2001.6.14 中国 1990年中国证监会和上海交易所成立后,中国迈出其建设资本市场的第一步。上海A股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从292.76点攀升至2341.02点,上升了8倍。 阶段二:1961.7.18~1965.7.2 日本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开始其第二轮的高速增长,其GDP增长率平均高达8.9%。但不幸的是,日本股指却从1829.74点跌至1020.49点,跌幅高达44.2%。 阶段二:2001.6.14~2004.9.13 中国 2001.6.14~2004.9.13,在此阶段,中国经济也开始其第二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其GDP的增长率平均高达8%,而上海股指期间下降幅度达43.56%。 阶段三:1965.7.2~1989.12.29 日本 在此期间的日本经济开始其扩展周期,其股指从1020.49点攀升至38915.87点,上涨了38.1倍。其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在此间步入了黄金时代。 阶段三 2004.9.13~2030 中国 通过中日资本市场的分析比较,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即将步出第二阶段,并在2005年步入第三阶段。(冯飞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