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刚)住在合川城区,每天开着价值25万元的帕萨特轿车,去一小时车程外的家庭农场种菜——这已成为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农民李清兵的日常生活。目前,在太和镇亭子村,像李清兵这样办起家庭农场、过着滋润日子的家庭,已有58户,每户年均纯收入超过50万元。
亭子村是传统农业村,农民增收一直是个大问题,亭子村也因此成为当地有名的穷山村。
“是2012年重庆的微企政策改变了我们村的命运。”亭子村党支部书记姚世明说,当年,针对外出创业者众多和当地的农业优势,亭子村被确定为重庆首批试点微企村,拨付专项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给予村民补贴,帮助兴办“微企家庭农场”。李清兵受此鼓舞,怀揣打工攒下的2万元回乡租下20亩地,并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家专事蔬菜种植的微企。
如今,李清兵利用银行贷款和政府提供的补助款,把农场土地扩租到近百亩,并修筑了机耕道,添置了喷灌设备,建立起了一家现代化的家庭农场。“去年,农场为我带来了60万元利润。”李清兵说,他用这笔钱买了一辆帕萨特轿车,还在合川城区买了套商品房。
李清兵的故事在亭子村并非孤例。村民周朝华租赁60亩地建成鱼塘,养殖了120吨泥鳅,去年产值高达500万元,纯利润150万元以上。51岁的老农张华办起了农家乐,月入上万元。
太和镇党委书记刘成实介绍说,依托“微企家庭农场”,亭子村如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增收演义”,有的种果树、有的种蔬菜、有的种莲藕,还有的喂猪养鱼。初步统计,58户“微企家庭农场”平均每户年产值已达120万元,有7户在合川城区买房,4户人家还像李清兵一样,买了轿车,过上了“城里安家、乡下种地”的惬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