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姓眼里,林业站长几乎每天都要上山下山,风雨无阻,活儿不容易干,应该是男同志干的活,可在平阴林业局,林业站长却是个女的,她叫卢本荣。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来到林业局工作后,卢本荣一干就是30年。林业工作非常辛苦,家务活、老人孩子基本管不上,自从当了林业站长后,更是以大山为家,与树为伴,以“栽一片活一片”的务实精神,为平阴播种着绿色的种子。“林业工作一年四季都有活,雨季造林是最重的,既然干了这个活,就要干好!”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林业人的坚毅脾性。卢本荣告诉记者,雨季造林主要在夏天,早上6点就要上山,一直呆到下午四五点钟才下山。为防止蚊虫叮咬和树木刮伤,她和工人们长年穿着不透气的厚衣服,用袜子扎住裤脚,穿裙子是不可能的事。雨天还不算难熬,雨停了以后,随着热气蒸发,身上又黏又湿,是最难受的时候。为了减轻重量,很少带着吃喝食物上山,饿极了的时候,就随手摘一个山上的小毛桃、小野果充饥。“我这个人喜欢往外跑,干这个活习惯了,就特别喜欢这份职业。”卢本荣说,她坐不住,一有时间就往外跑,上山上看看新植的树苗是否成活,还要防住牛羊上山,让小树苗尽快长成为大树。这也正是她随身带着鞋子的原因。卢本荣告诉记者,别人随身携带着挎包,里面装着钱包、化妆品等,她的挎包里全是鞋子。因为随时都有可能上山,爬山的鞋子时时刻刻带着。
2004年夏天的雨季造林,首次采用侧柏带土球大苗上山,这对于荒山造林绿化是一个创新,是一个突破,如果造林成功将彻底改变以往“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局面,实现“一夜成林”的梦想。为此,她带领林业站的其他同志一起到苗圃地把关起苗、带车运苗、上山栽植、进行技术指导,整个夏季都是在各个山头上度过的,脸上和胳膊上的皮肤晒得都扒去一层皮,到现在脸上的晒斑也去不掉。就在那一年,通过她和同事对各个造林环节的认真把关,侧柏带土球大苗雨季上山造林获得成功,为荒山绿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随着雨季造林任务的不断推进,这几年,造林的地方多为剩下的人迹罕至的荒山、远山,别说走车子,就是人走的路都没有。带着大土球的树苗全靠工人背上去。有时候,一上午时间也就背两趟,非常不容易。每当这个时候,卢本荣就给工人们打气,鼓励他们。当然,栽树只是整个雨季造林工作的一个环节,很多工作都是前期做的,比如做规划、治山整地、挖树穴、验收等等。实施雨季造林,就是为了抓住天气的有利时机,实施大规模工程造林,以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和造林效果。
参加工作以来,共爬过多少座山,走过多少山路和沟坡,牺牲了多少个星期天,卢本荣自己也记不清了,工作中挨晒受冻她都无怨无悔,唯一让她内疚的是因为出门在外多,经常是孩子一人中午放学后吃方便面,导致孩子的身体瘦弱,影响了学习。虽然愧对孩子和家人,但她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她知道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今年,平阴雨季造林任务5000亩,分为四个项目区。正是在卢本荣等大批林业人的踏实工作下,荒山面积一点一滴减少,森林面积在一点一滴增加,绿化了家园,更绿化了身心。诚如卢本荣所说,用绿色装点山区,装点人生,让所有的荒山都不再荒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