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地承包渐成资本之战 农民被扫地出门

2013年03月22日 08:15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农民被农业扫地出门,听起来可笑,但却正在发生。

  被扫地出门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种地已无利可图。

  农民如果只耕种自家责任田,通常只有3~5亩地,种大田作物1亩地1年的利润仅1000多元,种植经济作物1年也仅有3000元左右利润。那么,一个家庭的种植经济作物的年利润约9000~15000元。这种家庭月收入1000元左右的规模,即使在农村也已日渐边缘化。如果仅靠种地,甚至难以供养一个大学生。

  如果将责任田承包出去,在河南许昌农村每亩有上千元收入,这从机会成本考虑显然好过自己耕种。农民为提高收入不得已另寻他途,这是一种主动选择,也是一种被动挤出,折射出单靠耕种土地已无法满足生活需求的现实。

  被扫地出门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土地承包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

  每逢秋收临近,农村就开始自发形成一股土地流转热潮。河南许昌的土地承包费已经从10年前每亩300元,涨到3年前的700元,如今一跃涨到上千元。为承包土地,不少农户要多方借债。例如想承包100亩地,至少要投入10万元,后期耕种、施肥、收割、种子、雇工等也是一笔不小费用。这种投入规模远超过农户靠农业积累的速度。

  此外,小规模承包户的收益也日渐缺少吸引力。以承包100亩土地为例,如果只种大田作物,除去租金,年收益仅约3~4万元,这样的收益是没什么吸引力的。但如果种植经济作物,就需要押下更多资金,对管理要求也更为苛刻。

  想获得更大收益,只有不停扩大规模。不少地方政府都在对大规模种植农户进行补贴,有些承包户可以得到的补贴达几十万元。这些补贴甚至成了承包者扩大规模的动力。

  承包规模扩大的背后也暗合经济规律。农户种植土地精耕细作,单位收益肯定最高。大规模承包后,单位土地的收益可能有所损失,但由于规模相应,总收益却远超过农户。因此随着承包规模扩大,农户逐渐被挤出该领域。

  农业已经从不得不养家糊口的营生,日渐变成了一门生意。想做这门生意的人很多,不过因为所需资金日渐增多,能做这门生意的人却有限。这门生意不仅吸引农民,也吸引来自城市的投资者。

  这种高资金投入,风险也不可低估。

  河南许昌一个乡镇出现承包万亩土地的大户,仅年租金即为1000万元。但由于承包者管理能力不高,其今年种植的良种田并不好,当地人称其麦田长得像30多年前生产队所种。这也让当地乡政府暗暗为其捏一把汗。

  尽管如此,土地承包还是热度不减,“去年一亩地是1000元,现在已经涨到1200元。”当地乡干部介绍。他希望租金不要太高,因为其中风险日益增大,他要求承包者所出租金不能超过1000元。

  风险还来自于农作物价格波动。大宗农产品价格近年来波动不大,但是经济作物价格几乎每年都有所不同,一旦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承包者将会血本无归,多年积累毁于一旦。

  台湾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9%,在农业产业化领域经验丰富,台湾的种植业分为粮食作物(农艺作物)、经济作物(特用作物)与园艺作物三大类别。借鉴台湾经验,如果农户还想在农业中立足,可以涉足无法实现机械化、劳动附加值高的领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 体育热火27分大逆转24连胜 关键战火箭胜爵士
  • 娱乐疑似于正被打实拍疯传 遭掌掴被骂禽兽
  • 财经传四川富豪刘汉被控制 疑与跨境资金有关
  • 科技4G救不了中移动:老牌运营商陷转型困局
  • 博客我看于正被打事件 无耻君王拿姬妾当动物
  • 读书中国打越南:唯一支持动武国家是哪个
  • 教育铁腕外教遭全班学生弹劾皆因不让抄作业
  • 育儿世界睡眠日:英3成家庭因“夜哭郎”解体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和操控中国的房价
  • 叶檀:万福生科是中国股市风向标
  • 王海滨:底特律房价崩盘是老黄历
  • 朱大鸣:房价预测为何让很多人损失惨重
  • 张卫星:投资中的二元决策陷阱
  • 钟正生:三个维度看美国经济复苏
  • 林采宜:2013是新一轮改革元年
  • 袁一泓:高房价是当今一切恶之源
  • 郑风田:华西村为何惹来那么大争议
  • 张庭宾:中俄应结陆权同盟抗衡海洋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