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平代表:尽快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

2013年03月05日 10:07  农民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王书平——家庭农场发展亟待破解难题

  本报记者 梅隆

  “作为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人大代表,我关注最多的还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书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特别关注现代农业发展中“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首次出现‘家庭农场’的概念,这非常符合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来京参加两会前,王书平对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他打算向全国人大提交一份《关于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议》。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的趋势明显,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已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王书平说,伴随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兴起,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家庭农场已是大势所趋。

  有资料显示,到2012年底,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实践证明,家庭农场模式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释放了农业的发展潜力,家庭农场也是培养未来高素质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的经营规模。”王书平调研发现,由于缺少资金、融资难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能力不足,标准化、商品化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加上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隐忧等问题,成为家庭农场模式推广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针对以上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王书平建议:

  ——尽快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经营规模以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为限,建议以50~200亩规模为宜。各地应落实中央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倾斜的要求,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

  ——制定扶持“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化联盟的优惠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与产后系列服务,将家庭农场与农业龙头企业有机统一,开展订单收储,依托产业化联盟建立物流配送体系。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针对家庭农场建立流转土地抵押信贷机制,明晰农用地产权、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建立农民融资渠道。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准入审核、事中监督管理等机制,规范土地流转,以保护双方的权益。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傅莹:很多民众希望面对日方挑衅更强硬
  • 体育足协杯抽签:恒大国安上签 中超赛程出炉
  • 娱乐岩女郎宋汶霏去世 患癌症叹人比沙细
  • 财经住建部长:国五条不可能让13亿人都满意
  • 科技张朝阳精神危机:什么都有 居然这么痛苦
  • 博客两会代表委员博客 实拍:姚明像座山(图)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女大学生薪资榜出炉:本科学建筑最挣钱
  • 育儿母乳派和奶粉派激辩香港奶粉限购(图)
  • 郑风田:奶粉代购被掐困局如何破解
  • 杨涛:哪些因素影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
  • 郭士英:新型城镇化的资源与要点分析
  • 张五常:交易费用与市场分离
  • 黄凡:为何楼市调控总成空调
  • 陈杰:房地产交易环节税的国际比较
  • 金岩石:开征房产税会导致房价下降吗
  • 刘远举:从大逃港到奶粉限带令
  • 杨涛:地方投资冲动的背后有何隐忧
  • 洪平凡:美国财政政策窘境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