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粮食生产九连丰 单产提高疲态渐显

  □本报记者 胡东林

  到秋粮收获时。从2004年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锁定农业。政策的重视、科技的推广运用再加上风调雨顺,换来了新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粮食生产“九连丰”。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粮食产量的最高年往往就是粮食周期性波动下降的开始。无论是耕地面积、单产水平,还是自然灾害高发的现实,都让粮食保持增产势头面临很大压力。与此同时,粮食消费持续增加,让本就处于紧平衡状态下的粮食供给压力倍增。

  “本世纪以来的三次通胀压力高企都和粮食密切相关。”专家指出,农业生产和粮食供给是否稳定不但是国内通胀管理的重要关注点,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也正因此,未雨绸缪,提前防范下一次粮食周期性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是“九连丰”之后我们迫切要做的事情。

  供给经受不起风吹草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5亿吨大关并实现“八连增”。眼下2012年秋粮已进入收割期,从各方信息来看,国内粮食连续第九年丰收已成定局。

  成绩来之不易,但欣喜之余隐忧同样存在:“九连丰”之后能不能有“十连丰”?产量停滞甚至拐点出现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人们的心上。要知道,粮食产量波动必然对价格产生影响,而粮价作为百价之基,牵一发而动全身,其过大波动不但将增加国内宏观调控的难度,甚至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这绝非杞人忧天:从大智慧(4.96,-0.09,-1.78%)软件上查到的数据显示,1988年粮食减产2.6%,当年的CPI自3月份以后就没有低于10%,12月更是达到27.9%;1994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产2.5%,当年12个月的CPI增速都在21%以上,并于秋粮收获期的10月达到顶点27.7%。1999年至2003年粮食累计减产(期间仅2002年较上年微增)16%,2004年通胀压力不断走高,当年从5月到10月份共有6个月在4%以上。

  “本世纪以来的三次通胀压力高企都和粮食密切相关。”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研究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1999年以来的粮食减产导致了2003年至2004年的那一轮通胀;2007年通胀压力再度高企,表面上受猪肉和肉禽制品价格上涨推动,但背后也离不开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粮价上涨因素;2008年底之后全球推行货币宽松政策,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由此催生了2009年和2010年以“蒜你狠”“糖高宗”为代表的又一轮通胀。

  他说,从2004年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锁定农业,使得粮食生产具备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即便这样,粮食供需仍只能达到紧平衡。“中国粮食供给经受不起任何风吹草动,尤其今年美国干旱影响国际粮食供应,让我们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

  单产提高疲态渐显

  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但导致粮食产量波动的潜在因素也很多。如果缺乏必要的措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粮食生产出现拐点是有可能的。

  “按照以往经验,粮食产量的最高年往往就是粮食周期性波动下降的开始。”中华粮网高级分析师柴宁分析,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九连丰”之后,长期积累形成的基础设施潜力已充分释放,再加上气象、病虫灾害等各种不确定性,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的空间缩小。二是相对成本逐步上升,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连年丰收后,一些地方多少滋长麻痹思想,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有降低倾向。

  方正证券(微博)(4.44,0.02,0.45%)根据2010年数据推算,若要完全实现粮豆自给,在既有单产水平下需增加耕地4.8亿亩,如果我们以2011年全国种粮面积16.6亿亩来计算,缺口高达29%。然而,耕地面积保护形势越发严峻。今年1月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撰文表示,尽管中国政府在保护耕地问题上态度坚决,但耕地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速度被占用,而且预计在今后一个时期,“保护耕地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增产只能靠提高单产。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单产的提高显出了明显疲态。除了科技发明和转化需要时间外,经验告诉我们,超过一定限度后,持续加大化肥和农药用量对提高单产也几无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此前的一次讲话中也认为,确保粮食继续保持增产势头面临很大压力:一是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逆转;二是粮食比较效益低、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加快上升的约束不断强化;三是农业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减灾能力、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

  值得注意的是,粮食产量提升空间受限的同时,消耗量却不断增加。除口粮之外,各种深加工需求大大刺激了“吃粮”的胃口。以白酒为例,据某券商研究员介绍,白酒原料以高粱为主,目前每酿1斤基酒(酒精度为65-68度)约耗费3斤高粱。根据日信证券的数据,2011年白酒总产量增长30.7%突破1000万吨,行业人士估计,这至少需高粱2000万吨;按亩产600公斤估算,种植面积在3000万亩之上。然而,根据农业部的《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0年高粱种植面积仅54.77万公顷(合821.55万亩),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招商证券(微博)(10.52,0.00,0.00%)认为,未来十年白酒领先GDP增速依然可期。在此情况下,高粱消费持续增加并在种植面积上对主粮带来压力难以避免。

  “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每年需要消费5亿多吨粮食的国家,如果不主要依靠自己来满足供给,世界上谁也救不了我们。”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的提醒振聋发聩。

  保护种粮积极性

  仓廪足,天下安;农业稳,人心定。专家认为,维护粮食安全除在耕地面积、农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上做文章,还应加快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提高效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有着积极作用。”正在研究土地问题的经济学家华生对记者表示。

  此外,继续实行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与措施,以“增收”为着力点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这也应当是一个重要途径。

  要让农民增收,最基础的一点是确保最低收购价格稳步提高。在已公开的一份由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和粮食行业协会提交的调研报告中指出,粮食价格每提高1%,粮食生产就增加0.2%左右;国家财政支出比例每增加1%,粮食产量就增加2%以上。汪同三认为,虽然由此要付出部分通胀压力的成本,但这是完全必要的。另一方面,记者在9月份参加大商所“期货服务三农”调研时切身感受到,包括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农户在内的多方都对政策支持抱有期待。“政府可以更加合理发放种粮补贴,比如将补贴和所卖商品粮的数量直接挂钩等。”一位黑龙江农民售粮大户对记者说。

  “现在财政对于农业生产的支持方式有很多,关键是怎么让这些措施发挥绩效,让农民得到实惠。”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

  让农民增收还有一条思路,就是把粮食生产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框架下,将高级市场形式——期货交易和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合作社结合起来,前者更好地解决了产品价格和销售渠道的问题,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种植成本和经营效率的问题。事实上,管理层高度重视期货市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在最近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有8次提及期货。

  在上述调研中,记者发现东北粮农在种粮和卖粮的过程中已善于参照期货价格来决策,在单个农户进入期市还不现实的情况下,合作社的出现有助于打通瓶颈,而诸多“粮食银行”要具备生命力、真正起到为广大农户承担风险、促进增收的作用,也离不开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功能的发挥。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在北京逝世
  • 体育上海大师赛-小德救5赛点逆转穆雷首夺冠
  • 娱乐好声音曝霸王条款:不与非签约学员同台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将出 打破国企垄断呼声再起
  • 科技我国连续3年居全球通信技术指数排名中下
  • 博客杭州礼花筒是怎样变成迫击炮的
  • 读书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 教育莫言作品将编入语文课本 忧心学生读不懂
  • 育儿广州最袖珍小学 南山奶粉被注销生产许可
  • 健康腰痛就是肾虚吗 秋季干燥便秘喝汤治
  • 女性时装周上的中国哲学 专属秋季的暧昧香氛
  • 尚品旅行艳遇国外小镇 英国超奢华树屋套房
  • 星座测试哪种男人旺你 12星座藏私房钱
  • 收藏当代艺术品秋拍遇滑铁卢 书画成交价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