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中行加速村镇银行布局,打出“三年百家”旗号;浦发“一口气”新设四家村镇银行,声势浩大;建行、兴业、民生近来对设立村镇银行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动作频频。一时之间,村镇银行似乎成为了一块“香饽饽”,各商业银行在此领域也展开了角逐。
然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作为以支农为初衷的村镇银行,境况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各家银行对开设村镇银行各有考虑,而部分银行可能逐渐偏离了支农轨道。
盈利艰难
从村镇银行的经营角度看,经营较为艰难,赚钱效应可谓“鸡肋”,而这也是5年来商业银行 “冷对”村镇银行的原因。
券商研报显示,2007年全国开业村镇银行9家,2008年末达到91家,2009年末达到148家。而2010年后才开始提速,截至2011年末,全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726家。
“部分银行设立村镇银行有政策原因,政府也大力鼓励商业银行开设村镇银行。但作为一家独立的法人金融机构,运营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湖北一家村镇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陕西一家村镇银行高层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村镇银行的设立与建立一个网点完全不同,最大的困难在于公众的认可度低。“大家觉得你是村镇银行,是给农民贷款的银行,就是有钱,不会想到将钱存到村镇银行。一直以来,我们银行面对的就是要贷款的多,存钱的少。银行存款的自然增长可以说微乎其微。”该高层告诉记者,村镇银行一般的竞争对手是当地信用社,而信用社的资金实力强,比村镇银行吸储效应要好得多。
网点替代品
对于村镇银行这块 “鸡肋”,部分商业银行有自身的打算,而最大的目的则在于开拓县域市场。
“工行、农行开设村镇银行的速度要慢一些,这也是因为其网点数量多。相比之下,中行、兴业等银行的网点数量少,开设村镇银行的热情也高一些。”上述村镇银行高层认为,目前银行在一线城市的竞争非常激烈,市场饱和度已经很高了。而二线城市的市场空间还很大,是未来银行抢占的一块高地。
“现在大行申请网点的审批很难,而通过村镇银行的形式抢市场也是一条可行的路。”该村镇银行高层表示,村镇银行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网点的功能,但是运营的模式有差别。
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设立村镇银行较多的是兴业银行和建行。截至2012年6月末,兴业银行已开设村镇银行26家,而且还有一家在建。
民生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国内银行开设村镇银行的另一考虑可能在于存款成本较低,而贷款的议价能力较高。该报告认为,当前国内银行存款正在流失,存款竞争压力增大、银行吸存成本逐渐提升,村镇银行吸收低成本存款的优势逐步体现。另外,村镇银行贷款议价能力较强。发放贷款主要以零售和小企业为主,在利率市场化和降息的背景下,息差收窄压力相对较小。
偏离初衷
记者采访发现,在各家银行纷纷开设村镇银行的同时,支农业务也被广泛的关注。然而,更让记者惊讶的是,部分村镇银行运营中却并不做农贷,有偏离支农的初衷。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有分析人士认为,村镇银行与一般银行存在明显的区别,建立的初衷完全不同。村镇银行主要是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以往,中国农村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邮储两种金融主体,金融服务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建设村镇银行成为监管层大力推动的目标。
“农信社和农行基本上是农贷的主力军,而部分银行尽管在建村镇银行,但并不敢去扩大这块的业务。”一位村镇银行内部人士称,部分银行事实上在农贷方面的经验并不多,对风险控制较严,所以村镇银行对农贷的量也不敢做大,更愿意在微小企业贷款上发力。
该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行的农户贷款占总贷款的30%,已经在当地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当地另一家村镇银行却几乎将资金全部用于了微小企业贷款。政府已经多次开会强调了这件事情,但这家银行还是没有放开农户贷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的农户贷款需求非常大,一位银行人士以“电话都被打爆了”来形容此情况。可是,在强劲的需求之下,部分银行却认为风险较大,无法控制风险而放弃了这块业务。“如今,不少村镇银行都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没有真正的深入到农村。支农的问题上,村镇银行也面临了一系列的困境,不仅需要银行放开手脚,同时也要国家政策进一步的跟进。”上述人士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