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坚守 换来烈士陵园郁郁葱葱

2013年07月09日 07:20  四川农村日报 

  稿件来源:郭勇

  □何兴宝 特约记者 郭勇

  7月2日,剑阁县元山镇近郊的洞山上,满山遍野的紫柏、马尾松青翠欲滴,林中宿鸟叽叽咕咕窃窃私语。山顶烈士陵园里爬山虎、金银花像一张张绿色的网,驱散了暑热。而陵园的守护人、八旬老人张玉林,正弓背打扫着头一天人们来园里祭奠烈士时留下的纸屑。“陵园就是我的家。”张玉林说,他在这里,已经守护30年了。

  洞山之名源自东晋年间。当时有人在此开山凿洞,形成了一座可容五百人的山洞群,洞中有洞,五洞相连。上世纪80年代初,50岁的张玉林正值壮年却只身住进洞里成了“山顶洞人”。

  张玉林1933年出生于元山镇广化村六组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他19岁的时候本想报效祖国,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是愿望没有实现。1959年他加入共产党。住进洞里他有一个梦想,想把牺牲的烈士请上这个“风水宝地”。1935年在元山牺牲的烈士李春柱、杨满山就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两位烈士圆了张玉林报效祖国的梦想。

  住进洞后不久,机会来了。当地群众集资在洞山山腰建庙塑佛,落成观音庙,引来众多游人。张玉林被安排当上了洞山文化公园管理员。

  30年来,张玉林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节余下资金后便陆续将烈士墓移迁于洞山,建成洞山烈士陵园。

  张玉林把陵园当成了自己的家。

  每天早上5点,张玉林就开始清扫山里的路,足足耗时1个小时。一年四季,不管是数九寒冬还是三伏暑季都从不间断。每年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附近几所学校逾4000名中小学生都要先后组团结队到此扫墓祭奠烈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将园内建筑毁于一旦。张玉林老人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啥也没带便下山而去。没多久,张玉林不听家人相劝又返回了洞山。他说住在山下的日子,每天坐立不安,夜里噩梦不断,“这辈子恐怕很难与洞山分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镇上为值守园林的张玉林发了救灾帐篷。随后当地政府为烈士陵园申报了以工代赈灾后重建项目,先后引进项目资金80万元规划设计重建陵园。就在当年,2公里环山水泥路竣工通车;新建了300平方米混凝土停车场;坍塌的解放军烈士墓、碑林、门楼被修复……陵园的交通、人气、文化品位及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剑阁边陲一道亮丽的乡村文化风景线。

  目前园区总占地面积突破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450万元,年均收入实现18万元,烈士陵园有男女员工达9人。张玉林说:“感恩先烈的事业有人传承,我住山洞的辛苦没有白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一审被判死缓
  • 体育巴萨宣布比利亚离队 C罗渴望在皇马退役
  • 娱乐董洁潘粤明被证实仍未离婚
  • 财经央企华泰数百员工保障房福利房两头占
  • 科技美国骨髓移植清除患者艾滋病病毒
  • 博客飞机副驾驶:紧急撤离时我们该怎么做
  • 读书后宫秘闻:周代九个后妃伴寝皇帝
  • 教育客机事故背后游学乱象 层层转包成潜规则
  • 育儿姐弟疑捉迷藏躲进木箱窒息身亡(图)
  • 金岩石:华为接班换马模式不可取
  • 连平:银行业七招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 尹中立:中国楼市即将进入下跌周期
  • 华生:中国经济无需杀跌
  • 王德培: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与红利
  • 刘军洛:高位买黄金打破中国经济防线
  • 马光远:重启民营银行是金融开放风向
  • 叶檀:如何考核官员
  • 罗天昊:中国梦需要五大共和
  • 郭世邦:单靠涨价难解打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