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每当秋粮上市,粮贩子和小粮商就会走村串户收粮,他们成为近年来从农民手中收粮的主体。但去年冬天玉米上市一段时间后,粮贩子突然不收玉米了,出现了农民排队几天几夜卖粮的场景。粮贩子为何不收粮?农民卖粮到底有多难?《经济参考报》记者深入黑龙江省多个产粮大县展开调查。
“往年在家等卖玉米,今年没粮贩子收”
按照往年习惯,进入三月,黑龙江省秋粮销售已接近尾声,农民已开始准备春耕生产。但记者近日在黑龙江省肇州、肇源、兰西等地发现,不少农户的院子里仍堆放着玉米,有些玉米堆上还有厚厚的积雪。“年前最贵时一斤玉米卖到0.91元,现在每斤已经降到0.78元,就这样还没有粮贩子收。”肇源县和平乡立功村农民谭清雨告诉记者。
谭清雨家里的1万多斤玉米至今也没卖出去,全村80%的玉米也都没卖。往年这时候粮贩子很多,今年春节后就越来越少,有段时间一个贩粮的人都没有。
肇源是黑龙江省南部县份,玉米品质好,靠近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价格几乎是全省最高的,但玉米价格从春节后一直下降。记者在兰西、双城、佳木斯等玉米主产区采访发现,同样存在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粮贩子不收粮、农民卖粮难的情况。
“种这么多年地,哪年卖粮也没像今年这么费劲。”兰西县榆林镇双兴村农民李永双抱怨,也不知道咋回事,前几年都是粮贩子到家里来收粮,今年这玉米不管贵贱都没人收,干着急也没用。2月末,记者在他家里看到,一米多高的玉米堆铺满了整个院子,玉米堆上还有厚厚的一层积雪。担心雪化了坏粮,李永双只能雇了几辆大车,把自家的14万多斤玉米运到收粮点卖了。
“粮价走低,在企业和农民之间没有差价可以赚,所以不收粮的贩子今年都当运输司机了。”常年贩粮的兰西县农民常志全说,当地收粮点的最高价也就在每斤7毛4分左右,比去年秋粮上市时每斤降了一毛多钱,而且还在持续下降,有些收储企业的价格甚至上下午都会变化。“从农户手中收完粮送到收粮点,已经没有价差可以赚了,所以干脆就不收了。”常志全说。
兰西县粮食局副局长冯春雨介绍,兰西玉米商品量在90万吨左右,截至2月末农民余粮销售量在2/3左右,往年这时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但当地一些农民感觉,兰西农民手中还有很多玉米未卖出去,有的村屯甚至一点玉米都没卖。
“雇车到几百里外卖粮,排队两天一夜”
2月28日晚,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门外排起了几公里的售粮车队。在排队的卖粮车里,记者见到了52岁的卖粮农民老韩,“从下午一点半,到现在七点多,两台已经进到企业的卖粮车还没出来呢,我的车在六小时里一动没动。”老韩2月26号下午就来到这家企业门前排队卖粮,到28日晚上七点时已过去了两天两夜,他的车前面还有24辆卖粮车。
“我雇的运输车运输费用是每斤玉米2.5分,但从出发的时候算起,每过24小时就要给司机加300元。”老韩说,我运来了4.5万斤粮,这要是3万斤粮,每天拿出300元,就相当于每天每斤玉米要少卖一分钱。
与老韩不一样,望奎县东郊乡农民李河雇车将玉米拉到150多里之外销售,是因为自家玉米水分高,很多收粮点都认为达不到收购标准拒收。来到之后,他发现这里早排起了几公里的卖粮车队。记者见到李河时,他已等了整整一晚上,但他前面还有100多辆卖粮车,他听说“最少也得排两天一宿”才能卖上粮。
去年秋收时黑龙江省持续降雨,冬天又遭遇多年不遇的大雪,玉米水分比往年高出三四个百分点,有的地区甚至高出七八个百分点。所以除了周边地区来卖玉米的农户,距离这家收购企业200公里左右的木兰县农民也赶来卖粮。这位农民告诉记者,附近收粮点太少了,要求高、价又低,只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卖玉米。
记者在几个产粮大县走访发现,一些小型收粮点也在收粮,但前去卖粮的农民并不多,他们担心小型收粮点的秤不准,随意压价。一些农民说,往年都是先把粮卖给粮贩子,这些粮贩子再卖到收粮点。粮贩子常年贩粮,同收粮点比较熟,不会出现被随意压质压价情况。但农民雇车把玉米送到小收粮点就容易被压价,所以宁愿雇车把玉米运到规模较大,但距离较远的大型收储企业卖粮。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玉米市场行情一直较好,多数农民都缺少流通手段,手中的粮食都是通过粮贩子卖出去的。粮贩子突然不收粮,急坏了要卖粮的农民。由于大部分农民家中只有农用机械,没有运输车,他们只能雇车将粮食拉到收粮点出售。
“一亩挣不到200元,卖粮咋这么难”
按照去年的农资价格和现在的粮价计算,种一亩玉米都挣不上200元。兰西县种粮大户李红军说,土地承包费350元,加上化肥、种子、机耕等费用,一亩地的种植成本达到650元左右。按照亩产1100斤,每斤0.74元计算,每亩玉米毛收入800多元,种一亩玉米的收入不足200元,种粮的亩效益低,再有规模也不愿意种了。双城市杏山镇一些农民告诉记者,往年冬天雪下得小,有时甚至没雪,大风就会把玉米的水分“吹干”很多。但今年冬天不仅一直下雪,还下过一场大雨,都把玉米盖住了,有些玉米水分不仅没降反而增加了。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发现,黑龙江省绝大多数农民家收获好的玉米都是“趴地粮”,今年雪大又成了“雪盖粮”,一些种粮大户的院子里几乎都被玉米堆铺满了。在一些种粮大户家中,房前屋后都是雪,粮食量又非常大,晾晒的地方都没有。天气逐渐转暖,一旦冰雪融化,贴地皮的粮食可能腐烂。而当地多数农民没有卖“干粮”习惯,不少农民都开始着急卖粮。
近日,黑龙江省又下了一场几乎席卷全省的大雪,让不少农户“雪上加霜”。除了担心坏粮外,大雪还给农民运粮带来很大麻烦。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农说,村里的路太窄,都被雪封上了,以前给国家交“公粮”时都没这么难,今年这点玉米卖得也太难了。
“种子、化肥年年涨,粮价却不涨反降,种地挣的钱越来越少。”李洪军说,去年种的120亩新玉米,一共能有10多万斤,现在已经降到每斤不足0.74元了,而且仍然在掉价。
加强仓储设施建设 防止靠经验卖粮
粮价支持政策应以市场为导向
记者走访了解到,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粮贩子不收粮、农民卖粮节奏延后造成后期集中销售、玉米产量增加品质下降等原因导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出现农民卖粮难。相关人士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粮难题,还要思考今后的粮价支持政策如何稳定农民以及加工、饲料和贸易企业的市场预期,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恶性博弈?如何强化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流通能力?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引导农民由靠经验卖粮向靠市场信息卖粮转变。
与前几年秋季玉米上市后价格持续走高不同,2012年黑龙江省玉米上市后价格却持续走低,从每斤0.86元左右开始下降,目前已经降到每斤0.75元左右,东部一些偏远地区已经降到每斤6毛多钱,比春节前每斤降了0.1元以上,高水分玉米价格更低。
中华粮网信息部副部长焦善伟分析,上半年是饲料企业的淡季,采购力度不大,而玉米深加工也处于一个缓慢的恢复期,需求不旺,东北玉米收储主体采购积极性不高。受下游产品市场需求偏弱影响,玉米市场价格不断下降。
记者调查了解到,去年秋粮上市时,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玉米价格达到每斤0.86元左右,基本接近上个收储期的玉米最高价,但当时出售玉米的农民相对较少。兰西县粮食局副局长冯春雨介绍,这主要是前三年玉米价格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趋势,越到后期玉米价格越涨,农民按照这个规律才会延后卖粮,最近一段时间集中售粮。
在需求不旺情况下,玉米产量大幅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玉米卖难。位于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的一家粮食收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年饲料企业收购量非常大,但今年需求量就少了一些。春节前企业收的1000吨玉米本来准备卖到饲料企业,直到现在也没卖出去。据记者了解,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大幅增加。去年全省新增玉米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仅按亩产800斤计算,就新增玉米120亿斤。
与大幅增加的玉米产量不对应的是,黑龙江省内一些地区玉米往省外调出量却大幅减少。肇东市粮食局副局长田书义说,去年吉林省松原市的粮食收购主体,最多一天从肇东市运走1万吨玉米,但今年就非常少。
“一些地区的玉米容重低、生霉粒多,达不到收储主体的收购标准,加重卖难问题。”兰西县粮库有限责任公司副主任郭力介绍说。
另外,《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局地临储政策无法“托市”,集中销售加重卖粮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微博]接受采访时介绍,一般情况下,东北地区农民在春节前销售60%的玉米,余下40%春节后销售。但今年春节前农民只销售了40%。农民待价而沽的原因是,近几年玉米价格一般春节前较低,而春节后会逐步上涨,所以农民价格预期较高,春节前放慢销售节奏,等待节后卖粮。这样形成农民集中售粮的局面。
“今年春节比往年推后2个星期,压缩了节后玉米销售时间。在农民大量集中售粮的形势下,加工企业、贸易商的烘干设施既要承担比往年多20%的任务,同时比往年少2个星期的时间,节前浪费了宝贵的烘干能力。”程国强说,节后两者的叠加使市场烘干能力不足,市场收购能力相对有限,这是目前东北玉米收购形势形成的主因。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黑龙江省的不少地区,由于临储玉米收购价一直低于当地玉米市场价格,这些地区临储玉米政策就无法缓解农民卖粮难。只是近期玉米市场价持续走低,接近临储玉米收购价后,选择到临储玉米收购点卖粮的农民才多一些。记者在有临储玉米收购资格的兰西县粮库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含水量33%的三等玉米每斤只有0.721元,刚刚和当地市场价接轨。
虽然部分地区玉米市场价已和临储玉米收购价持平,但黑龙江省不少高水分玉米不符合收购标准,仍有不少农民到百余里以外的地区销售玉米。肇东、兰西等地一些粮食系统干部介绍,在玉米价格持续走低情况下,市场收购主体不活跃,新粮又集中上市,恐将引发更大的卖粮难问题。特别是部分没有存粮条件的农民或有恐慌心理,卖跌不卖涨的操作,也加剧了市场走低预期。
专家建议,放宽收购标准活跃市场,稳定市场预期加快流通。程国强认为,目前的东北玉米价格走势,是在去年国内玉米丰收和部分玉米进口所形成的供给形势向好,消费相对较弱等多种因素影响的阶段性、局部性现象。但这次农民卖粮难背后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后的粮价支持政策如何稳定农民以及加工、饲料和贸易企业的市场预期,避免再出现类似于今年的恶性博弈?有关部门的讲话和政策切忌高调空喊保护农民利益。把农民期望调高了,却没有能力兑现,结果是农民失望、教训深刻。
针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出现的农民卖粮难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当务之急是活跃收购市场,方便农民卖粮。
首先,适当放宽临储玉米收购标准和等级要求,活跃收储市场。其次,增开临储库点,方便农民就近卖粮。第三,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确保按质论价。第四,加快仓储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流通和存储能力。第五,加强玉米市场监测,常态化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全国性的粮食生产信息,以及一些转运港口粮食价格,方便农民及时掌握和判断粮食行情。
第一现场
查车压价扣秤——艰难卖粮路
“往年很多粮贩子求着咱卖粮,今年却得自己雇车运粮到‘粮点’送货上门。”突然的转变让吴老汉难以适应,粮价低了,收粮的贩子怎么也少了。
吴老汉真名叫吴学山,是黑龙江省兰西县榆林镇双兴村农民,18岁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务农。其实吴老汉并不老,今年才48岁,只是多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让他的皮肤看起来有些发黑,皱纹较城里的同龄人多一些。
2012年,黑龙江省玉米大丰收,但受连续秋雨影响粮食质量并不好,玉米价格节前开始走低,不少农民仍没有卖粮。吴老汉去年种了120亩玉米,往年早早就卖出去了,今年却卖得十分辛苦。
手里拿着几棒玉米,吴老汉有些后悔:“春节前一斤玉米最高价是8毛6分钱,那时还盼着再涨涨,就没卖,现在一斤已经掉了一毛多钱了。”
吴老汉告诉记者,2月26日上午他打听到,哈尔滨一处收粮点收玉米,每斤8毛4分钱,他就把自家的8万斤玉米运过去了。结果当天下午到收粮点发现已经停收了,后来拉到了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的一处收粮点,以每斤8毛2分的价钱卖了。
眼看着卖粮形势不好,吴老汉决定赶紧卖掉家里余下的几万斤玉米。27日下午三点半,他坐在装好玉米的运输车上,去100里以外的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的收粮点卖粮,记者也乘车同去。
去冬今春以来,黑龙江省雪大路滑,道路不好走。双兴村子里面的路是土路,去往镇里的公路虽然是水泥路,但非常窄,两台大车很难错开。连续的降雪还使路面非常光滑,运粮车在有不少积雪的车辙中缓慢移动。
路上不顺利,遇上交警查卖粮车车辆改型。运粮车开出家门半个小时后突然停了下来,记者发现沿路停了不少卖粮车。司机下车告诉记者,自己的车上安装了方便卸粮的“车漏”,听说路前方有交警查车辆这种改型,查到会被罚100元,所以不少车都停下不走了。
司机指给记者看,所谓的车辆改型就是车上有一个可以方便卸粮的,0.06平方米左右的漏口,抽下盖子玉米就会漏下去。记者答应替司机交费后,司机同意继续往前开。此时路边停下的多辆运粮车也开始往前开,他们听说前面查车辆改型交警已经走了。
当天下午四点四十分,吴老汉的运粮车停在收粮点的门口,排在他前面有十多台车,但检验玉米等级和水分用的时间很长。
一个小时后,终于排到吴老汉的运粮车,刚刚还在焦急等待的他兴奋地跳下车。称了车载粮食的“毛重”之后,粮点工作人员选出一托盘玉米样品到化验室检测。
在化验室外的椅子上,老吴坐立不安,总担心粮价再往下掉。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十分钟后,粮点工作人员给出的玉米价格和他担心的一样,“每斤降到8毛钱”。吴老汉觉得不应该这样,“都是自己种出来的粮食,上一天一斤还8毛二分钱呢,晚了一天怎么就少了2分钱。”
工作人员也有理由,虽说都是一家的玉米,但种的时间、收的时间、种的地块、放的位置都可能不一样,质量有差距也很正常。
面对这种解释,吴老汉很难接受,于是和村民一起找粮点“理论”。经过近半个小时的“交涉”,粮点同意将每斤玉米价格提一分。吴老汉手中的小条上,每公斤玉米的价格已经变成了1.62元。但和上一天比,一斤玉米还是少卖一分钱,“四万斤就少卖四百啊”。
降价不说,还要扣秤,这是今年黑龙江省很多收粮点都定了这样的要求。吴老汉说,去年秋雨大,冬雪多,玉米堆里偶尔会出现些冰块,脱粒机打碎后也有些小冰块,所以粮点扣了好几百斤。
“扣除运费和脱粒费用,一斤玉米也就卖7毛5分左右。”虽然有些无奈,但吴老汉已经接受了这个结果。“货到地头死嘛”,他说,来这里的运输费一斤玉米是两分钱,要是不卖再拉回家,来回一斤玉米就是四分钱的运输费,不卖也不合算。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管建涛哈尔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