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得到多少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8日 17:43  科技日报
2月4日,江西省靖安县雷公尖乡虎山村的农民在暖棚里移栽蔬菜。 新华社(徐仲庭摄)2月4日,江西省靖安县雷公尖乡虎山村的农民在暖棚里移栽蔬菜。 新华社(徐仲庭摄)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得到多少实惠

  本报记者 刘恕 综合报道

  龙年伊始,数亿农民就收到了政府的“大礼包”——财政投入、土地确权、农民进城、回乡创业、农技推广,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基层关切的这些问题送出了多项新举措和新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月1日正式发布。细细解读可以看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集中解决了“三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丰富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广大农民将会得到更多实惠。

  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须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最为关注的政策亮点是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这不仅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也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

  为此,在“三农”投入上,文件再次要求“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我国研发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本身就比较低,而农业的比重更低,所以这次文件着眼建立长效机制,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最终受益的还是农民。“但是增加了投入,钱怎么用到刀刃上,还需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陈锡文说,“解决了体制和投入问题之后,农业技术的成果是要体现在地里面的,是要靠一家一户的农民去运用的,因此还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让他们能够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真正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农业科研成果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

  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确权登记

  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征用占用农村土地,造成土地纠纷不断呈现。

  陈锡文表示,在土地问题上,中央政府非常重视保持原有法律政策的稳定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对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三件大事:

  一是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由农业部牵头,开始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来研究,提出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到征收农民土地条款的修改。这三个工作的推进都会为缓解农村土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农民进城: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27%。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表示,城镇化率达到51.27%是中国社会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对“三农”工作具有极其丰富的政策含义,重点应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农民怎么进城、乡村如何治理三个大的问题。

  他说,目前农民外出打工的数量增加至2亿5千多万。关于今后农民如何进城的问题,总的来讲,要让农民进城以后能够真正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一是合理引导人口的流向。要双轮驱动,既要推进城镇化,也要加强新农村,让留在农村的人口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从户籍人口来讲还有3亿人是农业户籍,大量的农民工将会返回农村。

  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落户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有1个亿左右,在今后推进城镇化当中应当优先解决的。

  三是引导农民工和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去年在省内就业的是8390万,增长了10.1%,而出省的农民工是7400多万,下降了3.2%,这说明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已经是一个趋势,今后要进一步加以引导。

  此外,他还表示,农民进城会涉及到原有财产和权益保护问题,比如原来的承包地、宅基地在集体有的分配权、林地等等,要保护他们原有作为集体组织成员相应的权利,让他们带着财产进城。

  回乡创业:提供财税信贷政策支持

  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

  对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特别讲到,今后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包括搞家庭农场,在财税、信贷政策上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这也是WTO“绿箱政策”中很重要的一条。“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是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的重要措施。”

  唐仁健还表示,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超过50多万家,今后要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农业人才培养: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

  在新型农民培养上,文件主要采取“三大举措”,即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到农村基层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陈萌山表示,今后一段时间,还将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包括现代农民培训,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重点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种养大户、经纪人、大学生“村官”、农机手等培训为重点,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等,加强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分期分批选送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深造,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基层农技推广:一衔接两覆盖“连线织网”

  唐仁健说,中央一号文件尤其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线断、人散”的问题前些年确实非常突出。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基层的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出要求之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为打通农技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中央一号文件集中推出“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三条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一个衔接’是要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因为在基层事业单位五大体系中,多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一直是非常低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将极大地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唐仁健说。

  至于“两个覆盖”,据唐仁健介绍,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将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将覆盖全部的乡镇,主要是改善办公条件,如房屋、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

  同时,文件还强调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要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不是说你在这个岗位上可以端铁饭碗。”唐仁健表示,“推广的效果和条件怎么样,也不像以前主管部门说了算,需要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来考评。”

  他还表示,除了做强主力军,还要做大“方面军”。对于科研院所、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在这方面,激励机制很关键。比如说,在农业院校、研究机构,今后要实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在财税方面,国家将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

  ■相关数字

  千亿元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2011年中央水利投资首次破千亿元。 1406亿元

  实行农业生产补贴,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补贴支出达1406亿元。

  1335亿元

  2006年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每年减负1335亿元。

  11424亿斤

  2011年粮食产量为11424亿斤,增产494亿斤,跃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创造了连续5年过万亿的新纪录。去年亩产达到688.8斤,亩增25.6斤,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达86%。

  6977元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实际增长11.4%,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8年较高增长。农民收入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普遍超过东部地区。

  1亿

  2011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覆盖97%的农民,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覆盖5300多万人,新农保试点加快推进,覆盖全国60%以上的农业县(市、旗),1亿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