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水利和人才是科技兴农的两个短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7日 06:45  证券时报

  张东阳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拥有13亿人口,任何时候,温饱问题都比其他任何问题重要。在自然灾害频发、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世界大势下,农业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这也是中国9年来持续关注“三农”、中央一号文件持续都谈农业问题的最根本背景。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持续深入推进,随着中国人口不断增长而18亿亩耕地红线日益受到挑战的现实形势下,“科技兴农”被中央提上日程显然是一种远见卓识。更何况,中国传统的农业确实需要跟上世界科技革命步伐,以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吃饭的需要。而“科技兴农”的重要作用,还在于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和惠民的大问题。

  笔者作为长期生活在乡村并了解“三农”现状的一名基层人员,对于“科技兴农”的现状,感到有两个制约短板亟待补齐。

  其一,农田水利建设仍是科技农业发展的短板。作为拥有广袤土地的中国,在近些年来水灾、旱灾频繁的情况下,不少城市抗暴雨灾害能力弱的现象频频出现,不少地方更是频频爆出因水、旱灾害导致的庄稼大幅减产甚至是绝收的新闻。尽管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提取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破解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问题,并采取了不少有效措施,但由于全国不少地方水利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大而多,国家看似巨额的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对真正有效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显然并不足够。笔者所了解的不少农村,多年来不断提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并接受了不少上级投入,但离真正有效和高标准地达到三五年“旱涝保丰收”尚有较大差距。如果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科技手段再高的农业也难保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其二,农业人才缺失日益制约农业大发展。尽管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等针对性政策,但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由于农村打工群体持续增加(此举也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措施),且打工收入远比传统的在家种田多得多,不少农村成了“空巢农村”,青壮年农民都去外地打工了,村子里清一色的全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现状下,“农业科技人才”哪里来?接受培训农村实用技术的人员哪里来?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即使有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免费进行科技指导,即使农业社会化服务非常到位,“科技兴农”也是一句空话,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依靠科技种田者。而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尚处试验阶段,显然需要加大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力度。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