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渔业之殇:两大元凶导致近海渔场日渐消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09日 12:22  中国贸易报

  中国渔业之殇:近海渔场日渐消失

  本报记者王哲

  编者按:造大船、闯大洋、赚大钱,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梦想,但是,面对日渐枯竭的近海渔业资源,面对造价高昂的远洋渔轮,大部分中国渔民只能望“洋”兴叹。

  “走出去”发展远洋渔业已成为中国渔业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但是,燃料成本、船舶设施设备购置或建造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资源使用成本等五大成本不断增加,现代渔民队伍匮乏,渔船装备落后,海外渔业基地缺失……这些因素正成为制约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瓶颈。

  远洋渔业,对于拓展中国渔民生产空间、增加渔获、参与全球海洋资源分配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受国内和国际渔业环境不断变化影响,中国参与远洋渔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亟须政策支持。

  9月中旬,在传统的伏季休渔期结束后,中国渔业迎来了新一轮捕鱼期。对以打渔为生的渔民来讲,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近海已无鱼可捕的事实打碎了很多渔民的美梦。“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国四大渔场(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早已空有其表、名不副实了。”大连某渔业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两大“元凶”。

  过度捕捞谁之过?

  《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环境生态学》一节指出,中国近海的过度捕捞已经形成了捕捞网眼越来越小、鱼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这是因为生态系统中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被过度捕捞后,人们的捕捞目标必然转向其他一些价值较低的鱼种,而当这些价值较低的鱼种枯竭后,捕捞目标随之又转向价值更低的种类,这样下去,生态系统的所有鱼种都将被过度利用,造成渔业资源的系列性枯竭和物种品种的退化。

  对此,上述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传统渔业资源已遭严重侵蚀,被捕鱼的个头和年龄都越来越小了。

  记者在大连某海鲜交易市场发现,许多渔民捕捞的鱼都是一龄鱼,甚至鱼苗都被拿出来在市场上交易。而广东省的四大鱼种(马鲛鱼、带鱼、大黄鱼、小黄鱼)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上世纪80年代出海的时候,渔民尚能捕到几百公斤的大黄鱼,如今,全年只能捕到几尾。“小黄鱼也难逃厄运,现在市场上卖的全都是近海养殖的,野生的小黄鱼已经非常少了。”长期从事海鲜生意的张先生对记者表示。据记者了解,上世纪80年代,近海捕鱼主体为三龄鱼,到上世纪90年代变成二龄鱼,如今已经是一龄鱼为主。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过度捕捞呢?

  首先,作业船只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渔业的增长速度。以黄海海区为例,以1999年为时间节点,此前,黄海的渔获量基本上随着海洋机动渔船的拥有量增长而增长。随后,由于机动渔船的拥有量保持增长,黄海的渔获量出现了下降。

  其次,不科学的捕鱼作业方式“祸害”了近海渔业资源。例如,大网抓大鱼,小网抓小鱼,一张网从海里“拖”到岸边,不仅导致小鱼没长大就被抓走,大鱼也因为在海里没有小鱼可吃而饿死。此外,还有渔民擅自在海上电鱼、炸鱼、毒鱼,给海洋生物资源带来了灭顶之灾。

  最后,中国近海捕鱼体制不健全。目前,中国近海在休渔期间屡有捕鱼现象,严重破坏了渔业的生长周期,而部分渔政部门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少对这种现象做出处罚。

  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总工陈积明表示,近两年,近海捕捞的经济效益只能维持在低水平。初步预计,随着油价和用工成本快速上涨,如果今年没有柴油补贴之类的政策扶持,八成左右的渔民面临亏损。

  而山东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全市一季度渔业经济形势分析》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渔船停港率高达八成以上,最多时超过九成,是停港渔船数量最多的一季,渔民提前休渔的现象尤为突出。

  海洋污染谁之患?

  海洋环境污染也是造成渔业资源枯竭的元凶。海洋经济与海洋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永祺表示,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海洋大开发,中国沿海承载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据了解,目前,中国近海主要受以下污染:一是化工厂直接排放入海的含磷、含氮和含重金属的废水,二是农田受雨水冲刷入海的农药,三是下水道入海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环保部发布的海洋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南海和黄海水质良好,渤海水质差,东海水质极差。北部湾和黄河口水质为优,胶州湾为一般,辽东湾为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为极差。

  “目前,国内超过80%的化工项目布局在临江、濒海区域。”宁波大学郑曙光教授说,在中国1.8万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密布着石油、化工等诸多重化工项目,如果将这些项目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几乎可以把整条海岸线都串起来了。

  而最新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0年,在古黄河口、嵊泗、杭州湾、三门湾、台州杜桥和晋江围头湾内,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过高。12%的监测站检测到的生物体内石油烃超过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近年来,中国进行了产业转移,把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但一些污染企业并没有离开沿海地区,反而向海边靠近,海洋污染进一步加剧。“长期积累下来,海洋污染的程度将比陆地更深。这是因为海洋污染并不会直接造成人身伤害,污染情况不会第一时间被发现,也就得不到及时治理。”马军说。

  据记者了解,近些年,中国大规模填海造陆,对滨海湿地和近海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石油、化工和冶金等企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已经遍布全国沿海港口群。另外,大规模挖采海砂也对海洋生态产生了影响。

  对此,国内多位专家认为,当前,临海工业正在加速布局,部分项目临海也确实有成本和交通上的优势,但不能因此而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渔民生产和收益。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丁东生表示,在海边建立工业企业,一定要考虑海洋的纳污能力,做好沿海工业和大项目的规划。有关部门可研究测算相关海域一年最大的纳污能力,以此作为编制排污指标的依据,并将这个指标分配至各个地区和企业。

  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建议,国家应对沿海地区做一个详尽、系统的规划,明确哪些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同时,应由国家及发展重工业项目较多的省市拿出部分资金,对保护海洋环境作出贡献的省市进行转移支付。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我国正研究劳教制度具体改革方案
  • 体育CBA-美媒证麦蒂签约青岛 热火抵北京备战
  • 娱乐好声音女主持念错赞助商状况频出遭雪藏
  • 财经日企对华投资放缓 雷克萨斯否认停止进口
  • 科技华为中兴回击美报告 否认威胁通信安全
  • 博客养猪者: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图)
  • 读书中华军威:解放军境外十大歼灭战(组图)
  • 教育辣评:校庆不该是校友仰望高官的剧场
  • 育儿专家PK牛奶能否补钙 2成小学生承认早恋
  • 健康口香糖会存腹中七年 不同人的养生妙招
  • 女性盘点时尚圈抢镜法宝 25岁初老10宗罪
  • 尚品四大妙招教你挑选钻戒 液体机械表
  • 星座测试你的好运在几岁 测你正面来源
  • 收藏珠宝3折卖 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为何拍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