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婚介所需要慎之又慎(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 18: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一方面,据统计,到2005年元月末,广东省30岁以上的大龄未婚青年数目达到了150万人,其中广州市内就有20万人。市民对婚介业务的需求巨大。 另一方面,由于“黑婚介”的骗局频频曝光,导致整个行业声誉下跌。过去几年,广州市婚介所的淘汰率达80%以上,目前在广东省商会登记注册的30家公司中只有3家经营时间超过了5年。
经过3年的整顿,婚介市场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去年一年,广州市内新增9家婚介所。 由于国内有关“黑婚介”设圈套诈骗消费者的案件频频曝光,婚介行业一度声誉低下,跌入低谷。据悉,从2001年政府治理整顿婚介市场开始,到2004年初,市内私人婚介公司数量直线下跌,整整萎缩了一半。 行业淘汰率超过80% 广东省商会黄先生说,抛开问题中介不谈,即使是经营规范的婚介公司,投资成功率也非常低,不少公司因经营不善而遭淘汰,10家公司中一般只有1~2家可以生存下去,行业“换血率”高达80%以上,目前在省商会登记注册的30家公司中只有3家开业超过了5年。 据了解,经过工商部门3年多的整顿,广州地区的民办婚介公司声誉大为改观,婚介行业逐渐走出低谷。从2004年下半年起,私人婚介公司数量开始回升,据悉,在广东省商会登记注册的婚介公司从年初的21家增加到目前的30家。由于市场需求巨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介入婚介行业。 尽管失败率超高,但目前市内也不乏成功个例。这些公司收益不菲,少则每年利润达几万元,多则每月收入过万元。据广东省商会介绍,市内有一家婚介所,年业务量达到30万元。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成功者基本分两类,一类是以网络平台或特色沙龙为载体的“白领”俱乐部,一类是由具有“白领”背景的投资者合资开办的“迷你公司”,两者皆得益于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方式。 广州某沙龙的老板王小姐认为,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服务是提高业绩的关键。一方面,要为青睐“邂逅感觉”的客户提供足够多的集体活动机会;另一方面,要充分照顾那些不愿意抛头露面的客户的实际需求,创造多元化的约会机遇。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顾客表示“你该找什么样的”或“你的要求太高了”,因为顾客出钱是来享受服务的,不是来听教训的。 李阿姨的婚介公司实际上“挂靠”在一家民营婚庆公司内,3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婚姻介绍只是她们的第二职业。这家“迷你”公司已经成功运作6年之久,据称已经撮合了70多对夫妇。李阿姨认为迷你公司的长处是机动灵活,便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打开市场。“不过,千万不要指望开婚介公司赚大钱,我们几年来也就赚了十几万元。”李阿姨说。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其实,市场专家分析,随着都市人口的增加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婚介业务需求量,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人群的需求量非常之大。一官方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到2005年元月末,广东30岁以上大龄未婚青年数目达到了150万人,其中广州市就占了20万人,广州市40岁以上独身妇女人数已经超过了6万人,其中具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妇女就占了85%。 然而,需求与服务存在巨大偏差,目前城市里的婚介机构虽不少,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却不多。要不就是公司规模太小,会员少,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大;要不就是办事效率低下。 风险提示 客户数量双倍减少 高先生刚刚在网站上刊登了“婚介公司转让”启事。据他反映,该行业的投资风险主要集中在无法成功联系优质客户群上。前几年盛行的“黑婚介”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不少市民只信任政府办的婚介机构,使得私人婚介公司难以开拓市场。 另外他提醒,婚介经营很容易卷入顾客群双倍减少的“恶性循环”,如果不能在开业后的短时间内联系到优质客户群并且保持两性优质客户数量的“平衡”,现有顾客就会加倍地逐渐流失。比如,高先生的公司刚开始营业时,因为有几位条件不错的男青年光顾,便同时也带动了一些女顾客报名入会;但当几位男青年未能找到意中人而退会后,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女会员也不再光顾。如此恶性循环,终于使公司关了门。 文/图/表井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