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普遍爱叹老 折射对多种现实压力无奈

2013年03月19日 15:35  新华网 

  年轻人何以常见“叹老族”?

  上周,重庆晨报对1870名重庆居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7%的受访者会“叹老”。其中,46%的人承认自己是“经常”叹老的“叹老族”。受访者中,80后和90后占56%,70后占29%,60后占12%。(3月18日《重庆晨报》)

  早些年,感慨自己“老了”、“落伍了”,尚属大爷太婆们的专利。大好年纪的80后、90后,怎么提前开始“祭奠”青春,兴起了“叹老之风”?有人认为,这是年轻人“为增阅历强说老”,像“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般矫情。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

  年轻人普遍爱“叹老”,其实是现实中压力太大的无奈折射。80后和90后,成长于高速发展的年代和急剧转型的社会,虽无父辈经历的苦难多,但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大超越了父辈,物质上的住房压力,职场上的竞争压力,让多数人年轻人喘不过气来,带着一种心理焦虑情绪进入“人未老,心已老”的困境。就拿住房问题来说,如今商品房越盖越豪华,越盖越高级,但是年轻人的“住房梦”似乎却越来越远,这怎不让年轻人失去斗志?

  年轻人普遍爱“叹老”,也与他们切实感受到理想与现实反差巨大有关。90后新生代正在逐渐步入职场,褪去了幼稚的外衣,经历着兴奋、平淡、倦怠与焦灼,才发现世界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而80后本处于闯出一番天地的黄金年龄,然而社会分配不公、机会不公、“拼爹”等潜规则盛行,让他们往往深造无门、创业无望,达不到“成功标准”而产生危机感,“叹老”则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对现实感到力不从心的一种体现。

  年轻人普遍爱“叹老”,还与他们接受的教育有关。在应试教育完全倚重分数之下,学生们从中小学阶段就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奋力跋涉于书山,苦渡于学海,小小年纪就成为“高压锅族”,到了社会怎不会成为“叹老族”?何况,那些美丽的爱好在学生时代就被“斩尽杀绝”,从学校和家庭这个“温室”,走到“暴风骤雨”的社会,本应具备的特长或技能匮乏,“技”到用时方恨少,便徒有“叹老”的份儿。

  年轻人的“叹老之风”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因为这种现象有损年轻人的斗志,不利于自身发展,也易引爆社会负面情绪。当年轻人普遍心灵先老、精神先老而萎靡不振、朝气不再,整个社会就会笼罩在暮气之中,缺乏创造力和活力,国家前景则有些堪忧,要知道无论如何,我们的社会最后总要交到年轻人手中。

  这就需要在整个社会营造给年轻人减压的环境,从他们的收入水平太低、房价太高房租太贵、就业太难、创业不易、机会不公等方面入手,给年轻人减减压,切实改善、提高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当然,解铃还须系铃人,80后和90后应保有锐气,重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感,开心工作、快乐生活,以意气风发的姿态消抵“叹老之风”。(何勇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王立军治下重庆警察增长近2倍
  • 体育NBA詹皇制胜球热火23连胜 湖人23分惨败
  • 娱乐董洁疑获王母认可:还未离婚已当准儿媳
  • 财经蒋洁敏治下中石油蝉联亚洲最赚钱公司
  • 科技谷歌地图加入珠峰360度街景照片(图)
  • 博客柴静:卡车司机的告诫 马未都:减肥秘决
  • 读书宋美龄坚持一个中国的贡献与败笔
  • 教育“神器”能点名答题 学生逃课无望(图)
  • 育儿母亲坚持5年为脑瘫女儿按摩助康复(图)
  • 张五常:从合约角度看公司与市场
  • 倪金节:中国铁路总公司需直面三大问题
  • 郑风田:吴仁宝如何缔造天下第一村
  • 陈虎:撤销铁道部是脱壳还是脱胎
  • 张卫星:证监会主席换届背后的阴谋论
  • 唐钧:民生改革最难点在哪里
  • 张捷:塞浦路斯存款征税事件意味着什么
  • 管清友:铁道巨债风险应无妨
  • 张庭宾:中国避免深衰退须调整计划生育
  • 叶檀:没有鬼城并不意味着房价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