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投资理财 > 正文
 

证监会暂缓审批券商合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9:45 经济参考报

  “证券业合资的大门正被悄然关闭,中国证监会目前已暂缓批复现有的券商合资项目,将重新评估利用外资重组内地券商的做法。”一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尽管是暂时的,但这表明,面对议论和思考,监管层面正在重新考虑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路。

  多家券商合资方案受阻

  

证监会暂缓审批券商合资
漫漫4年“熊市”,中国的券商多数陷入困境!

  在此背景下,除了等待政府救助之外,接受外资金融机构的重组一时成为国内困难券商另一主要选择,在此时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提出入股内地证券公司,并不时有“大动作”,在此背景下北京证券、湘财证券等纷纷提出外资重组方案。

  早在数月之前,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湘财证券曾向中国

证监会上报了重组方案,该方案类似瑞士银行集团重组北京证券的模式,一开始双方期望很高,希望尽快得到证监会的批复,但是目前传出的消息是证监会已经暂停了对该方案的批复。

  同时,记者获悉韩国最大的券商——三星证券与国内证券巨头——G中信 (600030,SH)成立合资公司项目也遇到阻碍被暂时搁浅,其原因也在于证监会的态度。

  就是一度被市场认为是“板上钉钉”的瑞银集团17亿元人民币重组北京证券也进展缓慢。有媒体报道,上报至监管机构的北京证券重组方案并没有获得批准。按原方案,北京证券重组后瑞银集团将持有新公司20%的股权,成为单一持股比例最大的股东,从而达到对北京证券的实质性控股。对此,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表示,这与新颁布的《公司法》中规定控股股东要达到50%的规定不符。

  尽管早在2005年10月,JP摩根就决定收购辽宁证券部分股权,但目前该重组方案也因政策面的不明朗而进展缓慢。

  监管部门的忧虑

  与银行和保险行业相比,证券业对外资开放的速度和广度要小得多。

  在外资进入国内证券公司的案例中,监管部门一直严格把关,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根据2002年7月1日起实施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第十条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得超过1/3。”另外,证监会规定,证券公司单一股东最高持股比例为20%。另外,在加入WTO的协议中,也是“谨慎又谨慎”。根据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协议,外资参股国内证券业将分三步走,一开始只能占有33%的股份,3年之后(2004年)可增持至49%,5年之后(2006年)可达控股指标51%。

  在2005年之前,只有2004年,高盛通过“买门票”方式,提前曲线进入中国。高盛捐赠5.1亿元,以解决海南证券关闭之时的个人保证金支付,由此启动一整套进入中国证券业的方案:向方风雷等六位自然人贷款,后者通过三家公司与联想控股设立综合类证券公司高华证券(注册资本10.72亿元,三家公司合计持股75%);高华证券与高盛合资成立高盛高华证券,高盛在其中持股33%,高华证券持股67%;高盛可在监管政策许可时,从方风雷等人手中回购高华证券股权。

  进入2005年,随着北京证券、湘财证券等券商的“外资重组方案”出台,市场掀起了一场外资重组国内券商的“旋风”。

  与此同时,一场大讨论也油然而生——外资通过“花钱送机制”的方式参与证券公司重组,其核心动力是试图分享

中国经济增长的剩余成果、甚至有观点更认为外资在国内证券业获得控制权是对国内证券市场资源的“低价掠夺”;另外外资券商素来凶猛(国内所有券商的总资产还抵不上美林证券一家),且以追逐利益为其第一要务,一旦现身,势必改写国内券商格局,这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安全?

  “如果‘北证瑞银模式’得以大量复制的话,势必会对内地券商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将使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内地券商再次受到冲击,这显然不是证监会乐见的现象,这正是监管层的忧虑所在,所以暂缓审批也就是一个临时性的选择措施了!”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如此给记者分析。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