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投资理财 > 正文
 

[医疗体制改革]高强:医改将坚持政府主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 08:49 新京报

  关注民生兼社保焦点,卫生部长强调明年将继续深化城乡医疗体制改革

  2005年12月8日,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京举行,卫生部部长高强应邀出席并作主题演讲,随后在会议现场,高强回答了部分记者关于今后医改走势的提问。不久前,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追问医改方案出台时间表及试点城市名单,高强部长没有给予明确答复。整合高强部长最近几次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讲话,本报以问题解答形式试
图探寻卫生主管部门在医改方面的最新思路。

  

[医疗体制改革]高强:医改将坚持政府主导

  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正在考验以卫生部为主体的医改。本报记者袁烽摄

  医改要重视市场但更要发挥政府主导

  问题1:今后我国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大方向是什么?

  解答:无论在哪个场合,我都从未提过医疗服务体系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国家要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社会多方面积极性,共同发展医疗事业。今后,对医疗市场要严格监管,特别要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收费标准进行监管,严肃查处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不能把医疗卫生机构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在“十一五”期间,在医疗体制改革中,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更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公立医疗机构存在公益性质淡漠问题

  问题2: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障碍?

  解答:目前,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存在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制约卫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的矛盾还没有解决。这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体系仍比较薄弱;疾病谱快速变化,疾病预防控制面临巨大的挑战;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发展滞后;公立医院基本上靠医疗服务收费来维持运行和发展,导致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现象,公益性质淡漠,加重了群众的医疗负担。

  医疗服务体系不应由公立机构包办

  问题3:已初步拟定的医改方案主要任务和基本思路是什么?

  解答:中国将继续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其中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改革,主要任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改的基本思路是,逐步改变医疗服务体系基本由公立机构包办的状况,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真正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筹资发展的格局。同时,要坚持低收费,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控制医疗机构人员的工资总水平;对现有的医疗机构不分行政隶属关系,实行属地化的卫生全行业监管;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内部的运行机制改革,推进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

  此外,国家还要改革医药领域的机制,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规范药品集中采购,降低药品的不合理价格。

  农民医疗保障将加大财政补助

  问题4:城乡二元体制现实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后如何推广?

  解答:从2006年开始,国家将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的补助标准由目前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20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增加10元,这样政府给每位农民补助提高到40元,而农民缴费标准不变。总体规划是,到2006年试点覆盖面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07年达到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各地将政府增加的补助全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大部分农民不能受益,农民的受益面若长期维持在5%左右,积极性肯定会受影响。因此,各地政府在坚持大病统筹为主的基础上,应研究兼顾参合农民普遍受益的办法。

  ■2005医改年鉴

  ●1月初,原定在全国卫生大会上推出的医改试点方案,因决策层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方案延迟出台、退回重新修改。

  ●5月,在医院与药企峰会上,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提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的观点,他认为“看病贵”、“看病难”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解决这两个问题主要靠政府。

  ●6月,修改后的《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产权改革不是重点。

  ●7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则研究报告结论称“我国医改基本上不成功”。

  ●8月初,卫生部网站公开了部长高强7月1日关于医疗改革思路的最新报告,首次披露官方医改最新想法,直指公立医院暴利,强调政府主导。

  ●11月29日,本报援引高强11月初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刊文《卫生部承诺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再次引发舆论新一轮关注。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李宗品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