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投资理财 > 正文
 

走出误区合理使用年终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0:59 南方日报

  理财规划

  年终奖应放在全年的家庭收入里面来看待,以之平衡家庭的收支,避免亏空,最好有所盈余。

  年终奖作为一次性发放的一笔钱,不能一存了事,还应用它使家庭理财有更多的选择
余地和运用空间。

  年终奖使用三原则

  年终奖,既是一笔收入,是家庭收入的来源之一;同时又是一年下来家庭理财盈亏的平衡基金和新一年度家庭理财的运作基金。李元强建议,将年终奖用做家庭理财的人,可以遵循以下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以保障为前提。家庭

理财的第一需要是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的风险保障。风险保障既包括人身意外保障、财产安全保障,又包括收入中断保障、临时急用保障等。对于没有上述规划的,应借年终奖之机尽早建立基本的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及应急储蓄等保障;而对于之前已有相应规划的,应检视已有的保障和应急储蓄经过一年的时间变动后是否仍然与自己的需要一致,不要“大人还穿小孩的衣服”。

  二、以财务目标为中心。任何一项理财计划都是跟随着明确的财务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财务目标,我们才能根据达成财务目标剩余的时间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来确定所采取的理财计划。年终奖,无疑是增添了家庭理财的可利用资源,为早日达成不论是新设还是之前已有的财务目标都增加重重的砝码。

  三、以实际来修正。对于设定和实施的任何理财计划,都必须适时地进行跟踪和检视。对于已经开展的理财计划,经过一年后如发现低于预期的回报,为保证财务目标的到期达成,我们要么选择更高回报率但也更高风险的理财方式,因此就要在现有回报率和风险下采取增加预算的理财办法。在两者选其一时,通过年终奖来增加预算不失为一个既朝向财务目标迈进又不需要提高所受风险的两全选择。

  进入12月,各家公司都进入年底业务的繁忙时节,年终奖也成了热门话题。有些公司年终奖还会占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比例。不过,也许年终奖来得太快,很多人花得也很随便。而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RFC)、信诚人寿保险公司业务主管李元强对客户陈先生所做的一份有关年终奖的理财规划,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案例

  年终奖做子女教育储备

  陈先生,现在32岁。自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外资公司,每年的收入都会有一个提升。尤其在升任了部门经理后,每月拿到手的工资都会超过5位数,而年终奖更是高达5万元。

  陈先生在30岁时先后供了房、买了车,结了婚,今年年初又生了孩子。由于有之前几年的积蓄,加上夫妻两人的双工资,陈先生对于家庭现在的贷款和今后夫妻的养老倒是从没有担过心。但是,随着小孩子的出生,家庭额外的开支日渐增多,尤其是考虑到子女上学后面临庞大的教育费用,陈先生现在经常会觉得有点没底了。

  以往5万元的年终奖,陈先生都是存银行了事。但他打算从今年开始,每年的年终奖将全部用来做投资理财,专门应对小孩子今后的教育开支。

  针对陈先生的情况,李元强建议他将年终奖一分为二:一份选择投资安全的子女教育保险,保证子女求学时到期能够领取相应的教育金;一份选择投资进取的开放式基金,因为属于每年定期的投入和中长期的投入,风险因时间而分散,收益是有保证的。再加上基金可以随时赎回,正好弥补教育保险固定金额和固定时间领取的不足和不便,可以灵活应对小孩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出国

留学的教育费用之需。当然,对于两种方式各自投资的数额及具体的产品选择,还需视陈先生对子女未来教育的设想及预计实际需要总费用的高低等而有所不同。

  理财误区

  年终奖是额外的钱

  李元强表示,和陈先生一样,每个人对年终奖可能都会有不同的安排。但是,作为一种合理的家庭理财观念:年终奖,究竟应该怎样来看待它?

  年终奖,它不仅仅是一笔工资外多发的一笔钱,它还是一年里最后的一笔工作收入。不应把年终奖单纯地看作一笔额外的钱,认为花完就算,而应把它放在全年的家庭收入里面来看待。在领取年终奖后,每个家庭都有必要借机审视一下全年的家庭财务状况,评价一下家庭全年的收支是否平衡?尤其是那些月月花光的“月光族”和寅吃卯粮的“新负翁”们,更加应该好好利用这笔12个月工资之外的收入来平衡家庭的收支,尽量避免亏空,最好能有所节余,因为只有余钱,我们才能有从容享受生活的心情和进行下一步家庭理财的本钱。

  除此之外,年终奖它又是一笔实实在在、现时可以支配的资金。现代家庭财务的一个通病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哪怕工资再高,也觉得钱总是不够花,要想存起来尤其积累到一定的数额就觉得更加不容易。与工资收入不同的是,年终奖作为一年下来一次性发放的一笔钱,给予了家庭理财更多的选择余地和运用空间。

  本报记者 贾肖明 整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2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