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投资理财 > 正文
 

错位经营现生机 不良贷款反弹有蹊跷(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4:47 经济参考报
  江西农信社改革试点问题调查

  2003年,江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农信社改革试点省份。近两年来,江西省政府对农信社重构营运管理模式,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经营业绩明显好转,去年90%的法人社实现盈利,国家“花钱买机制”的做法在江西农信社改革中初见成效。但,一些为解决历史问题所设计的制度安排却形成新的问题,并困扰着农信社改革的顺利进行。

  理顺体制 管办分离
错位经营现生机不良贷款反弹有蹊跷(图)
  农信社因长期体制不顺,管办不分而导致风险高居。江西省政府一年前从银监部门承接了对全省农信社管理职能后,
重构农信社的营运管理模式,组建了省联社,将原市级联社改为办事处,主要负责辖区农信社的稽核监督、调查统计等工作,构建了“决策中心在省、工作力量在市”的管理模式,对农信社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垂直管理。

  为避免改革后再度发生“换汤不换药”的情况,江西省政府明确,省级联社的职责是“四管、两不管”,即管方向、管班子、管稽核、管制度;不管具体的人财物和授信业务活动,把联社打造成管理机构和服务平台,农信社自主经营。在推进县级联社产权制度改革时,江西省采取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视资产质量、股权结构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全省90多家县级农信社中,12家计划组建农村合作银行、67家组建县级统一法人联社、13家仍保留二级法人体制。

  江西农信社重构营运管理模式,带来了三个新变化。一、避免干预,提升效率。上饶县农信联社理事长吴智敏说:“农信社垂直管理,取消市级联社,不但提升了办事效率,也从管理层面避免基层政府干预信贷的不良行为。”二、整合资源,防范风险。按照打造服务平台的职能定位,江西省联社专门成立了资金营运中心,去年为存贷不均的农信社调剂余缺10亿元,防范了支付风险;营运富余资金30亿元,增加收益652万元。三、明晰产权关系,构造合理治理结构。目前各农信社将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产权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江西远泉实业集团董事长林远泉说:“以前农信社无爹无娘,放贷缺乏监控,我们股东说话不顶用,入股后心里七上八下的,如今改革让我们参与决策,贷款透明,对搞好农信社也有了信心。”

  错位经营拾遗补缺 信贷倾斜“三农”

  支农工作的好坏是衡量农信社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改革后,江西省农信联社理事长肖四如认为,农信社历史包袱重,不良贷款多,与国有商业银行抢市场难以取得立足之地,要想发展,就必须植根农村,对“三农”实行信贷倾斜,错位经营,拾遗补缺,才能赢得发展空间。

  为此江西农信联社出台三条硬性规定,每年新增的农业贷款比重不得低于65%;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不低于农业贷款的10%;扩大农户小额信贷的覆盖面和信贷规模。去年农信社开发出30多个支农信贷品种,全省农业贷款的89%,均由农信社发放。农户小额信贷已经成为江西农信社支农的第一品牌,去年5月以来,全省累计发放贷款上百亿元,全省农户户均贷款比2003年底提高近千元,调查表明,每千元小额农贷带动农民增收150元。江西省农信联社办公室负责人说,在其它国有商业银行缩减支农贷款时,农信社迅速填补了市场空间,目前江西农户生产性贷款难的问题有效缓解。

  改革后的农信社明确了“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找到新的效益增长点。再就业小额贷款因额度小、手续多,不受国有商业银行欢迎。但农信社认为,开办此项业务上可为地方政府分忧,下可为下岗职工解难,同时贷款有财政担保,效益稳定。为此农信社将其作为一个信贷品牌加以推动。今年上半年,全社累计发放贷款7351万元,占全省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的60.75%,贷款带动1.2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金融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江西农村信用社作为全省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至今以14%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省金融机构89%的农户贷款、70%左右的乡村企业贷款、30%以上的个私经济贷款,农信社已经成为了联系农户、服务农村社区的金融主力军。

  不良贷款反弹背后有蹊跷

  记者近来调查发现,用于扶持农信社改革的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简称专项票据)发行后,江西农村信用社效益显著改善,去年90%以上法人社实现盈利;不良贷款比例由2002年底的44.84%下降到目前的22%左右。但是2004年江西省政府接管农信社进行清产核资发现,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剧增,一些地方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农信社改革的进程。

  不良贷款比例下降是农信社改革换取中央银行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2003年,国务院制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对试点地区的信用社,按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发行两年期的专项票据,专项票据到期后,可再宽限两年,但兑付的门槛较高,届时不良贷款的比重要比2002年底再降50%,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两年后票据就会被央行回收,不良贷款划回农信社。

  据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统计,全省农信社清产核资后不良贷款总量猛然上升,多数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实际数额大于锁定数。据江西省农信联社介绍,按照规定,人民银行上报江西农信联社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额51.81亿元,2004年,通过专项票据已置换资产25.9亿元;但2003年9月清产核资后不良贷款余额为142.57亿元,比帐面数增加42.54亿元,亏损挂帐实际数比帐面数增加2.54亿元,其中大部分是2002年以前形成的。

  据江西农信联社介绍,导致大量不良贷款和亏损挂账没有如实上报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信贷管理不够规范,很多事实上的不良贷款甚至是呆帐贷款一直作为正常贷款反映,没有及时调整;二是很多法人单位为了追求一个好的考核业绩,违规操作,人为地把不良贷款划为正常贷款,以贷收息、虚盈实亏形成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三是上级考核较严,2002年前,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把不良贷款作为联社高管人员任期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凡不良贷款不降反升的联社高管人员和同级人民银行领导均要接受诫免谈话。在这种强大考核压力下,一些联社高管人员片面追求新增贷款“零风险”,而按金融规律实际上不可能达到“零风险”要求。在实行“零风险”和不接受“诫免谈话”的思想指引下,新增不良贷款没有及时入账,而是挂在正常贷款;一些亏损社通过弄虚作假,变成了盈余社。农信社巨额不良贷款和亏损挂账没有暴露的现实,给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带来严峻考验。

  不良贷款的清收难,直接影响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和农信社改革的进程和效果。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宜春市支行、赣州市支行、江西省农信联社等部门建议,对2002年前没有入账的不良贷款和亏损挂账,建议由人总行、财政等部门进行重新确认,然后按现行改革政策追加票据支持或提供专项贷款,或者适当延长兑付时间,帮助农信社消化这块包袱。

  作者::李兴文 郭远明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